国际制造业转移与碳转移的时空耦合效应

被引:13
作者
马丽 [1 ,2 ,3 ]
张琳 [1 ,2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国际制造业转移; 碳转移; 因素分解; 时空耦合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14 [工业建设与发展]; X322 [部门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083305 ;
摘要
针对不同国家碳排放责任的争论,从发展的角度研究不同国家由于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而驱动本国产业变化从而影响碳排放非常有必要。本文以制造业碳排放为对象,分别选取了9个老牌发达工业化国家和9个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分析制造业规模、制造业高碳负荷行业以及制造业碳排放格局的特征及其时空演化。研究发现全球制造业呈现了由欧美向日本转移、欧美日向亚洲四小龙转移、欧美日亚洲四小龙等向中国大陆转移的三个阶段。同时,以化工、焦炭、基本金属制造业、非金属矿产品、碱性金属以及纺织业为主的高碳负荷行业也逐步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运用LMDI因素分解法从规模增长、结构转型和技术进步三方面对不同时期两组国家和地区制造业和碳排放变化的耦合关系进行解析,研究发现无论是结构、技术还是规模因素,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与发达工业化国家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都相对滞后,表明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通过承接老牌工业化国家的产业转移,促使工业规模提高和产业高碳化,导致制造业碳排放逐步提高。但是不同时期主导因素不同。
引用
收藏
页码:2408 / 2419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基于碳排放测算的湖北省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的DEA模型分析与空间分异研究 [J].
朱巧娴 ;
梅昀 ;
陈银蓉 ;
韩啸 .
经济地理, 2015, 35 (12) :176-184
[2]   碳排放规制、国际产业转移与污染避难所效应——基于45个发达及发展中国家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J].
戴嵘 ;
曹建华 .
经济问题探索, 2015, (11) :145-151
[3]   中国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CO2减排效果分析——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分析 [J].
刘红光 ;
刘卫东 ;
唐志鹏 ;
范晓梅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0, 29 (03) :129-135
[4]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框架初步研究 [J].
刘卫东 ;
张雷 ;
王礼茂 ;
赵建安 ;
马丽 ;
唐志鹏 ;
高菠阳 ;
余金艳 .
地理研究, 2010, 29 (05) :778-788
[5]  
产业转移、环境规制与碳排放[D]. 代迪尔.湖南大学. 2013
[6]  
全球碳减排责任分担机制与气候政策研究[D]. 史亚东.南开大学. 2012
[7]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框架与科学基础[M]. 商务印书馆 , 刘卫东, 2010
[8]  
国际产业转移论[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卢根鑫著, 1997
[9]  
LMDI decomposition approach: A guide for implementation[J] . B.W. Ang. Energy Policy . 2015
[10]  
Driving forces of Spain?s CO 2 emissions: A LMDI decomposition approach[J] . José M. Cansino,Antonio Sánchez-Braza,María L. Rodríguez-Arévalo.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