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传统外交:外交社会化及其后果

被引:10
作者
赵可金
机构
[1]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国际关系学系
关键词
外交; 传统外交; 非传统外交; 外交社会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80 [外交、国际关系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外交是一种古老的政治工具,自从有了国家,就建立了外交制度。自18世纪以来,在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的共同努力下,由职业外交官垄断外交事务成为传统外交的主导范式。然而,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催生了社会因素的崛起,外交社会化成为20世纪以来世界外交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国内外学术界对外交社会化也做出了各种回应。根据它们对外交转型的态度划分,形成了传统学派、新生学派和改良学派三个学派。不过,所有对外交社会化的解释均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就是过于关注某一力量中心对外交社会化的中观和微观影响,缺乏对宏观和系统外交转型的研究。如果将多种社会力量的外交参与综合起来,就会发现创造了一种不同于传统外交的非传统外交,如何统筹协调传统外交和非传统外交将成为各国外交面临的重要任务。置身于世界外交社会化的大潮中,中国应积极进行顶层设计,建设传统外交与非传统外交比翼齐飞的总体外交格局。
引用
收藏
页码:99 / 117+158 +158-159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严格限制干涉的法理与武装干涉利比亚的现实 [J].
时殷弘 .
当代世界, 2011, (11) :18-19
[2]   全球化的两种面孔:狂欢节的珠子与万村的手工艺品 [J].
杨力伟 .
开放时代, 2003, (03) :114-121
[3]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 人民出版社 , 胡锦涛, 2012
[4]  
当代外交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陈志敏, 2008
[5]  
外交理论与实践[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英)杰夫·贝里奇(G.R.Berridge)著, 2005
[6]  
双边外交[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印)基尚·拉纳(KishanS.Rana)著, 2005
[7]  
超越国界的活动家[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美)玛格丽特·E.凯克(Margaret E.Keck), 2005
[8]  
武力与治国方略[M]. 商务印书馆 , (美)戈登·克雷格(GordonA.Craig), 2004
[9]  
春秋谷梁传[M]. 辽宁教育出版社 , 顾馨, 1997
[10]  
概说外交[M]. 中国青年出版社 , 黄金祺著,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