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AT模型的祁连山区最佳水源涵养植被模式研究——以石羊河上游杂木河流域为例

被引:31
作者
王军德 [1 ]
李元红 [1 ]
李赞堂 [2 ]
高菁 [2 ]
金彦兆 [1 ]
胡想全 [1 ]
黄津辉 [3 ]
机构
[1] 甘肃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2] 中国水利学会
[3] 加拿大土木工程学会
关键词
祁连山区; 最佳水源涵养; 植被模式; SWAT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33.1 [水量平衡];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以西北干旱区祁连山系杂木河流域为研究区,应用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对该流域的径流进行模拟研究,探讨了流域尺度和微地形尺度7种不同植被组合模式下水文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流域尺度上,单一植被模式在水分收支各分支中能够明显加大流域总蒸散发量,减少流域出山径流量,增加流域的水分蓄变量,为水资源的可持续供给带来时间变异;组合模式明显改善流域水分收支比例,适度减弱流域蒸散发量,增加流域出山径流,为水资源可持续供给提供恒量保证,减弱局地的水资源时间变异程度;微地形尺度上,各种景观类型的水文效应随着海拔高度变化基本一致,径流深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蒸散发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高度分级中,植被组合模式的不同导致在不同坡度条件下水文效应差异显著,40°坡度是水文效应变化规律发生变化的一个拐点。基于上述分析,提出祁连山区最佳水源涵养效应的生态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5875 / 588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淮河流域闸坝联合调度对河流水质影响分析 [J].
张永勇 ;
夏军 ;
王纲胜 ;
蒋艳 ;
赵长森 .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7, (04) :31-35
[2]   分布式生态水文模型TOPOG在温带山地小流域的应用——以祁连山排露沟小流域为例 [J].
董晓红 ;
于澎涛 ;
王彦辉 ;
王金叶 ;
王顺利 ;
刘贤德 ;
徐丽宏 ;
吴旭东 .
林业科学研究, 2007, (04) :477-484
[3]  
Preliminary study on assessment of nutrient transport in the Taihu Basin based on SWAT modeling[J]. LAI Geying, YU Ge & GUI Feng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 Lim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anjing 210008, China;The Graduate School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39, China;Key Lab of Poyang Lak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 Development,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27, China.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6(S1)
[4]   SWAT模型在漳卫河流域应用研究 [J].
朱新军 ;
王中根 ;
李建新 ;
于磊 ;
王金贵 .
地理科学进展, 2006, (05) :105-111+133
[5]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土壤水文特征研究 [J].
党宏忠 ;
周泽福 ;
赵雨森 ;
杨洪学 .
林业科学研究, 2006, (01) :39-44
[6]   SWAT模型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J].
张银辉 .
地理科学进展, 2005, (05) :123-132
[7]   黄河河源区变化环境下分布式水文模拟 [J].
李道峰 ;
田英 ;
刘昌明 .
地理学报, 2004, (04) :565-573
[8]   模型模拟梭磨河流域气候波动和土地覆被变化对流域水文的影响 [J].
陈军锋 ;
李秀彬 ;
张明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 (07) :668-674
[9]   土地利用变化对产流和产沙的影响分析 [J].
郝芳华 ;
陈利群 ;
刘昌明 ;
戴东 .
水土保持学报, 2004, (03) :5-8
[10]   土地覆被变化的水文响应模拟研究 [J].
陈军锋 ;
李秀彬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5) :833-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