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平原的极端干旱事件与农村贫困:不同收入群体在适应措施采用及成效方面的差异

被引:21
作者
杨宇 [1 ]
王金霞 [2 ]
侯玲玲 [2 ]
黄季焜 [2 ]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
[2] 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
关键词
极端干旱事件; 不同收入群体; 适应行为; 生产影响; 华北平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S423 [旱灾];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日益严重的极端气候事件对农业生产脆弱性的影响逐渐加剧了农村贫困,作为粮食主产区的华北平原面临着极端气候事件对农业生产的严峻冲击,为此,实证分析了华北平原不同收入群体应对极端干旱事件的适应行为及极端干旱事件对其农业生产影响的差异,以期为政府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行为对策及精准扶贫政策提供依据。本文基于华北平原5省889个农户的1 663地块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两阶段的思路构建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相比于较高收入群体,较低收入群体由于自身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及生产资产的劣势可能导致其显著减少了0.12次灌溉频次和降低了2.1%的概率去采用地面管道节水技术以应对极端干旱事件;(2)每增加1次的灌溉频次将平均挽回约21%的单产损失和采用地面管道节水技术相比于未采用也将挽回12%的单产损失;(3)相比于较高收入群体,低收入群体在面对极端干旱事件的冲击时显著地增加了约2%3%小麦单产损失。基于此,在制定减少因灾致贫的贫困农户群体和预防农村贫困危机的政策时,要考虑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具体而言,为了增强农户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的适应能力,尤其对农村收入较低(贫困)群体,政府适应政策不要忽略农户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及生产资本等因素影响,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政策的精准扶贫效果;在华北地区干旱化趋势明显的状况,加大推广灌溉和地面管道节水技术适应行为以减少极端干旱事件的潜在生产损失和减少贫困群体。
引用
收藏
页码:124 / 13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气候风险视阈下气候贫困的形成机理与演变态势 [J].
曹志杰 ;
陈绍军 .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18 (05) :52-59+91
[2]   气候变化与中国连片特困地区资产贫困陷阱 [J].
周力 ;
孙杰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6 (05) :55-64+155
[3]   农户灌溉适应行为及对单产的影响:华北平原应对严重干旱事件的实证研究 [J].
杨宇 ;
王金霞 ;
黄季焜 .
资源科学, 2016, 38 (05) :900-908
[4]   贫困地区农户脆弱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杨龙 ;
汪三贵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 25 (10) :150-156
[5]   气候变化影响下的社会脆弱性与贫困:国外研究综述 [J].
张倩 ;
孟慧新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1 (02) :56-67
[6]   农村气候贫困人口迁移:一个初步的研究框架 [J].
王学义 ;
罗小华 .
人口学刊, 2014, 36 (03) :63-70
[7]  
Household and Community Assets and Farmers' Adaptation to Extreme Weather Event:the Case of Drought in China.[J].WANG Yang-jie;HUANG Ji-kun;WANG Jin-xia;.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2014, 04
[8]   气候风险视域下气候移民的迁移机理、现状与对策 [J].
曹志杰 ;
陈绍军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 22 (11) :45-50
[9]   河南省粮食主产区相对贫困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J].
张辉 ;
田建民 ;
李长法 ;
郑方 ;
景丽 ;
凡军洲 .
河南农业科学, 2009, (11) :5-8
[10]   气候变化对华北地区主要作物需水量的影响 [J].
刘晓英 ;
林而达 .
水利学报, 2004, (02) :77-8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