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杂草稻危害现状及其防控对策

被引:38
作者
梁帝允 [1 ]
强胜 [2 ]
机构
[1]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2] 南京农业大学杂草研究室
关键词
杂草稻; 发生; 防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51 [杂草];
学科分类号
0904 ;
摘要
随着直播稻和稻麦免、少耕技术的推广,杂草稻在我国的危害越来越重,已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稻米质量。笔者分析了稻田杂草稻的发生危害原因,提出了采用高纯度的种子,从源头上防止杂草稻蔓延和侵入危害;及时清理收割机等农机上携带的杂草稻种子,防止杂草稻的传播;翻耕、诱杀以及手工拔除,轮作、直播改移栽水稻栽培方式;使用化学除草剂防除等综合防除技术。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杂草稻的发生及其控制措施 [J].
马国兰 ;
刘都才 ;
刘雪源 .
杂草科学, 2008, (01) :12-15
[2]   江苏省杂草稻成因及防控策略 [J].
潘学彪 ;
陈宗祥 ;
左示敏 ;
张亚芳 .
江苏农业科学, 2007, (04) :52-54
[3]   稻田杂草稻发生规律及控制技术探讨 [J].
徐世林 ;
陈德辉 ;
李群 ;
张鹏 .
作物研究, 2007, (01) :35-37
[4]   杂草稻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J].
袁晓丹 ;
刘亮 ;
曹凤秋 ;
柳参奎 ;
吴明根 .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6, (03) :5-7
[5]   辽宁省杂草稻的初步考察 [J].
马殿荣 ;
陈温福 ;
徐正进 ;
张文忠 .
辽宁农业科学, 2005, (06) :22-24
[6]   辽宁省杂草稻的发生及其控制措施 [J].
马殿荣 ;
陈温福 ;
徐正进 ;
张文忠 .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08) :358-360+365
[7]   中粳稻田杂草稻发生特点及控制技术初探 [J].
孙敬东 ;
肖跃成 ;
黄秀芳 ;
焦维成 ;
陈俊才 ;
周有炎 .
杂草科学, 2005, (02) :21-23+56
[8]   海南岛杂草稻的生态考察和鉴定 [J].
许聪,吴万春 .
中国水稻科学, 1996, (04) :247-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