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rst Hyporheic Zone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5
作者
蒲俊兵 [1 ]
袁道先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
关键词
“岩溶交互带”; 岩溶术语; 科学意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25 [岩溶(喀斯特)];
学科分类号
070501 ;
摘要
Karst Hyporheic Zone(笔者将之译为"岩溶交互带")是近三年来新出现的一个岩溶术语,我国尚未开展"岩溶交互带"的研究工作,它主要是指岩溶地下水与周边岩溶基质(含沉积物、基岩)水之间物质能量活跃交替的地带。本文从"岩溶交互带"的概念来源、含义、最新的研究进展和监测技术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并就现存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提出了看法。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河流中潜流交换研究进展 [J].
金光球 ;
李凌 .
水科学进展, 2008, (02) :285-293
[2]   溪流生态系统潜流带生态学研究概述 [J].
袁兴中 ;
罗固源 .
生态学报, 2003, (05) :956-964
[3]  
Hyporheic exchange of reactive and conservative solutes in streams—tracer methodology and model interpretation[J] . Journal of Hydrology . 2003 (1)
[4]  
THE FUNCTIONAL SIGNIFICANCE OF THE HYPORHEIC ZONE IN STREAMS AND RIVERS[J] . Andrew J. Boulton,Stuart Findlay,Pierre Marmonier,Emily H. Stanley,H. Maurice Valett. Annual Review of Ecology and Systematics . 1998
[5]   A PERSPECTIVE ON THE PERMEABILITY OF THE SURFACE FRESH-WATER-GROUNDWATER ECOTONE [J].
VERVIER, P ;
GIBERT, J ;
MARMONIER, P ;
DOLEOLIVIER, MJ .
JOURNAL OF THE NORTH AMERICAN BENTHOLOGICAL SOCIETY, 1992, 11 (01) :9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