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感染性腹泻病原学研究

被引:7
作者
刘少平
刘学菊
全博
张海燕
机构
[1] 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关键词
感染性腹泻; 儿童; 病原学;
D O I
10.13381/j.cnki.cjm.2005.05.018
中图分类号
R446.5 [微生物学检验];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研究儿童感染性腹泻病原学组成与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按《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定点逐月检测0~6岁腹泻患儿大便标本中轮状病毒、痢疾杆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与沙门菌,并分析病历。结果全年共检测693份标本,检出病原326份,检出率为47.0%;轮状病毒、EPEC、痢疾杆菌及沙门菌的检出率依次为30.2%,8.4%、7.2%与1.3%;轮状病毒与细菌性病原构成比为64.1∶35.9;轮状病毒以秋冬季(10、11月与次年1、2月)、水样便标本、2岁以内年龄组以及人工和混合喂养婴儿检出率较高;细菌性病原以夏秋季(6~10月)与脓血便检出率较高;痢疾菌群中以福氏菌占优势(70%),次为宋内杆菌(28.0%);EPEC菌型复杂,共检出11个“O”群;检出的沙门菌有4种,即阿哥纳、德尔串、鼠伤寒与肠炎血清型。结论开展儿童感染性腹泻病原学研究能即时发现病原,并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37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马鞍山、苏州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临床特征和G血清型研究 [J].
宋晓波 ;
陶方标 ;
丁慧 ;
王蓓 ;
顾红英 .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5, (03) :208-210
[2]   广州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及其型别的研究 [J].
常如虚 ;
潘瑞芳 ;
朱冰 ;
张又 ;
肖玮 ;
钱渊 .
中华儿科杂志, 2002, (07) :24-27
[3]   轮状病毒肠炎的研究现状 [J].
解春红 ;
朱启镕 .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01, (02) :61-63
[4]   上海市腹泻病流行病学监测报告 [J].
顾宝柯 ;
金汇明 ;
李生 ;
林亚萍 ;
周廷魁 .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2000, (09) :414-415+419
[5]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叶应妩;王毓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