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周围神经损害及治疗观察

被引:3
作者
姜霁纹
冯立群
张淑平
毕齐
机构
[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周围神经病; 电生理检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89 [代谢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 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对周围神经的损害及干预治疗的效果和意义,了解伴随周围神经损害出现的临床和电生理表现。方法 通过入组标准在已确诊的146例高Hcy血症患者中,筛选出周围神经病(PND)组和非PND组,同时排除其他病因所致的PND。电生理检查选择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和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比较PND组和非PND组的电生理数据的差异。对入组患者给予叶酸及维生素B12治疗并随访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效果的差异性结果 146例高Hcy血症患者中有39例(26.7%)存在周围神经损害。PND组血清Hcy浓度为26~81μmol/L,平均(51±13)μmol/L;非PND组21~44μmol/L,平均(30±5)μmol/L,2组间血清Hcy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及随访显示,PND组3个月时总有效率为48.7%(19例),6个月时为82.0%(32例)。治疗前双上肢潜伏期为(1 596±143)ms,波幅为(1.01±0.32)mV;双下肢潜伏期为(2 796±381)ms,波幅为(0.28±0.14)mV;治疗后3个月双上肢潜伏期为(1 438±126)ms,波幅为(2 610±273)mV;双下肢潜伏期为(1.58±0.31)ms,波幅为(0.37±0.13)mV;治疗后6个月双上肢潜伏期为(1326±102)ms,波幅为(2090±122)mV;双下肢潜伏期为(1.78±0.37)ms,波幅为(0.70±0.11)mV。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双上肢和双下肢潜伏期和波幅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电生理检查提示周围神经损害以轴索为主,且电生理指标的改善滞后于临床结论高Hcy血症可并发周围神经损害,并符合代谢性PND,病变程度可能与血清Hcy浓度相关,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病情。
引用
收藏
页码:661 / 66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研究进展 [J].
刘引莲 ;
郭军红 .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6) :498-499
[2]   B族维生素、叶酸对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干预 [J].
薛忠元 ;
宋洋 ;
王加中 .
医学综述, 2013, 19 (01) :174-176
[3]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死的研究进展 [J].
刘一尔 ;
林燕妮 .
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7) :447-448
[4]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2型糖尿病交感神经功能状态的影响 [J].
王素红 ;
张哲成 ;
刘娜 ;
朱炬 ;
张静 .
天津医药, 2012, 40 (06) :547-549
[5]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 [J].
柴晓斌 ;
陈秋惠 ;
张医芝 .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 (10) :2216-2218
[6]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炎症免疫机制 [J].
冯娟 ;
王宪 .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1, 3 (03) :10-17
[7]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2型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的相关性 [J].
李剑波 ;
成玉泽 ;
石敏 ;
张红曼 ;
戴庆 ;
张瑜 ;
王艳娟 ;
陈继文 ;
王红星 ;
陈家伟 .
中华内科杂志, 2011, (01) :14-17
[8]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大鼠周围神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J].
于伟 ;
刘学军 ;
张哲成 .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9, 35 (10) :581-585
[9]   叶酸和B族维生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研究 [J].
相春霞 ;
邓婉秋 ;
杜迎 .
北京医学, 2009, 31 (07) :443-444
[10]   皮肤交感反应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J].
贾志荣 ;
石昕 ;
黄一宁 ;
孙相如 .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3, (03) :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