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润湿孔隙介质中油自吸实验研究

被引:6
作者
齐育楷
罗晓容
贺永红
党海龙
刘乃贵
雷裕红
张立宽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2]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
关键词
混合润湿; 多孔介质; 油自吸; 连通性; 含油饱和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1 [基础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混合润湿孔隙介质普遍存在,使得多相流体渗流过程十分复杂,但对其研究和认识至今仍很肤浅,是油气运移成藏、剩余油气分布等方面研究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难题。本文通过对饱和水的混合润湿模型进行油自吸实验,观察不同混合润湿程度条件下油自吸运移过程,分析认识混合润湿孔隙介质中多相渗流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混合润湿孔隙介质中油是否能够自发地运移与介质中亲油颗粒的比例关系密切,但并非简单的单调变化关系。研究认为,亲油颗粒与亲水颗粒随机分布,导致多种与喉道配位颗粒的亲油-亲水关系,当亲油颗粒比例占优才表现为亲油喉道。机理上,混合润湿孔隙介质中油自吸运移的发生与否及程度取决于亲油喉道在空间上的连通程度,后者与孔隙介质中亲油颗粒比例相当。仅有当孔隙介质中亲油颗粒足够多,且组成的亲油喉道能够相互接触形成连续亲油通道时,油才能够通过自吸运移进入多孔介质。
引用
收藏
页码:1208 / 121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油气运移输导层研究及量化表征方法 [J].
罗晓容 ;
雷裕红 ;
张立宽 ;
陈瑞银 ;
陈占坤 ;
许建华 ;
赵健 .
石油学报, 2012, 33 (03) :428-436
[2]   油气储层岩石毛细管自吸研究进展 [J].
游利军 ;
康毅力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1 (04) :112-116+206
[3]   石油二次运移优势路径形成过程实验及机理分析 [J].
张发强 ;
罗晓容 ;
苗盛 ;
王为民 ;
周波 .
地质科学, 2004, (02) :159-167
[4]  
油气运聚动力学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J] 罗晓容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3, 05
[5]  
Recovery of oil by spontaneous imbibition[J] Norman R Morrow;Geoffrey Mason Current Opinion in Colloid & Interface Science 2001,
[6]  
Spontaneous Penetration of Liquids into Capillaries and Porous Membranes Revisited[J] Konstantin G. Kornev;Alexander V. Neimark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2001,
[7]  
Invasion percolation and secondary migration: experiments and simulations[J]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2000,
[8]  
Measurement and modeling of hydraulic characteristics of unsaturated porous media with mixed wettability[J] Petr Ustohal;Fritz Stauffer;Themistocles Dracos Journal of Contaminant Hydrology 1998,
[9]  
Fractional wettability effects on two-and three-fluid capillary pressure-saturation relations[J] Scott A. Bradford;Feike J. Leij Journal of Contaminant Hydrology 1995,
[10]  
微观渗流实验力学及其应用[M] 黄延章;于大森著;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