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6
作者
高芸
机构
[1] 浙江省丽水市中医院西药房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普伐他汀; 血管内皮功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1.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 探讨普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浙江省丽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普伐他汀组与常规治疗组,每组50例。普伐他汀组患者给予常规硝酸异山梨醇酯、肠溶阿司匹林片、β受体阻滞剂、硝酸甘油和肝素钠进行治疗;普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普伐他汀片20 mg,每晚睡前口服。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对2组患者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浆内皮素1、一氧化氮、丙二醛等水平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 治疗后普伐他汀组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LDL-C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9±0.3)mmol/L比(5.3±0.5)mmol/L,(1.2±0.2)mmol/L比(1.6±0.4)mmol/L,(3.1±0.3)mmol/L比(3.5±0.5)mmol/L,P<0.05],而HDL-C水平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1.6±0.4)mmol/L比(1.4±0.2)mmol/L,t=4.743,P<0.05];治疗后普伐他汀组的内皮素1与丙二醛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13)ng/L比(61±14)ng/L,(6.0±1.7)μmol/L比(6.8±1.9)μmol/L,t=3.462、2.219,P<0.05],而一氧化氮水平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3±15)μmol/L比(55±13)μmol/L,t=2.871,P<0.05]。结论 普伐他汀联合常规疗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脂,稳定血压。
引用
收藏
页码:477 / 48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坎地沙坦和美托洛尔对老年心衰患者血浆内皮素和脑钠肽及心功能的影响 [J].
范梅贞 ;
丁福祥 ;
刘同库 .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 (20) :5132-5133
[2]   生脉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药物疗效观察 [J].
王玥彤 .
黑龙江医学, 2013, 37 (10) :981-982
[3]   三七总苷联合葛根黄酮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机制探讨 [J].
靳丽芬 ;
方如民 ;
董俊芳 ;
袁春燕 .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1 (02) :126-128+155
[4]   HMG-CoA还原酶的活性位点分析及其抑制剂药效团模型的构建 [J].
吴萍 ;
孔德信 .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11, 28 (11) :1428-1432
[5]  
国产普伐他汀钠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J].田文华;杨禹娟;张小兰;.中国医药.2011, 11
[6]   普伐他汀钠对老年患者颈部动脉粥样斑块及血清一氧化氮、血浆内皮素-1水平的影响 [J].
李冬玲 ;
周春燕 .
青海医学院学报, 2011, 32 (03) :181-183
[7]   硝酸甘油单用与联用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的Meta分析 [J].
关秀萍 ;
黎明丽 ;
杨柳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 15 (33) :6243-6246
[8]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冷保存供肝细胞HMG-CoA还原酶活力的影响 [J].
鞠卫强 ;
吴志鹏 ;
何晓顺 ;
郭志勇 ;
王东平 ;
黄洁夫 .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1, (08)
[9]   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sRAGE和esRAGE水平的影响 [J].
李若谷 ;
方唯一 ;
曲新凯 ;
陈晖 ;
杨栓锁 ;
沙慧芳 ;
关韶峰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31 (06) :806-808+812
[10]   丹参酮Ⅱ磺酸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 [J].
张太珍 ;
陈丽 ;
李敏莉 ;
毛蓓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 17 (10) :234-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