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的缘起、生成动力与培育机理——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

被引:77
作者
王世泰 [1 ,2 ]
曹劲松 [3 ]
机构
[1] 湖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 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河海大学基地
[3] 不详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生成动力; 培育机理; 现代化经济体系;
D O I
10.15937/j.cnki.issn1001-8263.2024.03.002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它描画着中国式现代化实现进程中经济治理技术和空间的场景变化。作为一个饱含着中国元素的经济学概念,它的缘起是: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惯性使然、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创新性延续、经济结构迭代升级的现实吁求。由此,培育新质生产力要从“四轮”驱动融合的发展动力来认识,即科技进化的内驱力、资本增值的推动力、政策扶持的传导力、数据要素的创造力。促成“新质生产力画像”生成,就要从五个方面着力:第一,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融合式发展;第二,推进生产性服务业转向高端价值链;第三,促进现代流通业更加精准对接消费者需求;第四,培育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互融共生的数字产业集群;第五,探索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创新活力场景。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22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J] 中国人才 2024, 02
[2]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 [J].
沈坤荣 ;
金童谣 ;
赵倩 .
南京社会科学, 2024, (01) :37-42
[3]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逻辑、多维内涵及时代意义 [J].
高帆 .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3, 14 (06) :127-145
[4]   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实践构想 [J].
徐政 ;
郑霖豪 ;
程梦瑶 .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11) :51-58
[5]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产业形态及培育 [J].
庞瑞芝 .
人民论坛, 2023, (21) :18-21
[6]   论新质生产力:内涵特征与重要着力点 [J].
周文 ;
许凌云 .
改革, 2023, (10) :1-13
[7]   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 [J].
张辛欣 ;
严赋憬 .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23, (09) :38-39
[8]   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技术-组织-管理范式研究 [J].
李春利 ;
高良谋 .
当代经济管理, 2023, 45 (11) :23-31
[9]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基本逻辑及路径选择 [J].
郑琼洁 ;
曹劲松 .
江苏社会科学 , 2023, (01) :95-102
[10]   数字媒介时代的马克思生产力理论创新认知 [J].
熊亮 .
江苏社会科学, 2022, (04) :9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