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供给空间布局的基层创变——以上海浦东新区“家门口”服务体系为例

被引:7
作者
李锦峰
机构
[1] 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
[2] 上海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公共服务; 上海浦东新区; 公共服务均等化; 社区生活圈; 空间布局; “家门口”服务体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公共服务是对经济发展初次分配不公的修正和补偿,但公共服务供给在开放、整合、协调程度上存在差异,自身也会面临分配不均的问题。对社区居民来说,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提高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对提供者来说则是要改善宏观调控、合理配置资源。两方面都需要从“社区生活圈”的角度考虑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空间布局,按照“人的尺度”,不断提高其开放性、自足性和共享性,增加社区的凝聚力和人民的幸福感。上海浦东新区“家门口”服务体系为公共服务均等化、可及性的基层实践提供了有益探索,从打造村居“公共服务空间”入手,形成了以“家门口”服务站为核心,包括“开放空间”“自足空间”和“共享空间”建设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圈层”结构。
引用
收藏
页码:112 / 122+151 +151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68 条
[31]   “气场”与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两个个案的比较 [J].
应星 .
社会学研究, 2009, 24 (06) :105-121+244
[32]   锦标赛体制 [J].
周飞舟 .
社会学研究, 2009, 24 (03) :54-77+244
[33]   从新公共管理到整体性治理 [J].
竺乾威 .
中国行政管理, 2008, (10) :52-58
[34]   大转型:1980年代以来中国的双向运动 [J].
王绍光 .
中国社会科学, 2008, (01) :129-148+207
[35]   “气”与中国乡村集体行动的再生产 [J].
应星 .
开放时代, 2007, (06) :106-120
[36]   “权力—利益的结构之网”与农民群体性利益的表达困境——对一起石场纠纷案例的分析 [J].
吴毅 .
社会学研究, 2007, (05) :21-45+243
[37]   乡村治理研究的现状与前瞻 [J].
贺雪峰 ;
董磊明 ;
陈柏峰 .
学习与实践, 2007, (08) :116-126
[38]   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 [J].
周黎安 .
经济研究, 2007, (07) :36-50
[39]   社会化小农:解释当今农户的一种视角 [J].
徐勇 ;
邓大才 .
学术月刊, 2006, (07) :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