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创新型企业科技人才系统培养经验借鉴——基于美国、德国、韩国的研究

被引:25
作者
方阳春 [1 ]
黄太钢 [2 ]
薛希鹏 [3 ]
李帮彬 [4 ]
机构
[1] 浙江工业大学全球浙商发展研究院新型企业家与人力资源研究所
[2] 浙江工业大学现代大学制度研究中心
[3]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
[4] 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创新; 科技人才; 人才培养; 借鉴;
D O I
10.19571/j.cnki.1000-2995.2013.s1.033
中图分类号
C964.2 []; F272.92 [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202 ; 1204 ; 1201 ;
摘要
面对国际环境的巨大变化,我国企业转型升级需要大量创新型企业科技人才。而创新型科技人才需要系统的培养,需要政产学联合培养人才。通过借鉴美国、德国、韩国在高校、企业和政府三方面经验,提出相应的借鉴建议,包括为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提供政策支持、完善创新型人才教育体制、发挥企业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三方面。
引用
收藏
页码:230 / 23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美国、印度高校创业教育特色初探 [J].
曹大辉 .
教育教学论坛, 2013, (35) :161-162
[2]   我国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的若干问题研究 [J].
王剑 ;
孙锐 ;
陈立新 ;
潘陆山 ;
孙一平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2, 33 (08) :165-173
[3]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透析与展望 [J].
景琴玲 ;
王革 .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2, (02) :91-95
[5]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校企合作发展 [J].
李红卫 ;
李西凤 .
中国高校科技, 2011, (09) :40-41
[6]   双元制职业教育——德国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动力 [J].
菲利克斯·劳耐尔 .
职业技术教育, 2011, 32 (12) :68-71
[7]   美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借鉴——以美国三所高校为例 [J].
谢梅 ;
苗青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 32 (03) :217-221
[8]   美国常青藤盟校人才培养理念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启示 [J].
吴虹 .
教育探索, 2010, (07) :148-150
[9]  
浙江省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体系的理论思考与对策建议[J]. 郦解放.高教与经济. 2009(03)
[10]  
浙江省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体系的理论思考与对策建议[J]. 郦解放.高教与经济. 2009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