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山丘区农村居民点整治优先度分析

被引:9
作者
李彤
师学义
荣联伟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
关键词
长河流域; 农村居民点; 整治优先度; 整治分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7 [地方农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农村居民点整治工作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建设用地需求及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有重大意义,同时整治工作的开展对于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全文以黄土山丘区中的47个村为研究单元,以自然和社会经济为准则层共选取了15个指标,分别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求权重,将计算所得权重加权平均作为指标权重值,并利用综合评价法对农村居民点整治的综合值进行计算,最后运用聚类分析法根据研究区农村居民点综合评价分值将研究区划分为4个整治优先度分区,结果表明,研究区农村居民点整治的空间差异较大,一级优先整治区包含有8个村,占整个全区总面积的17.7%,该地区主要自然环境较差,居民点占地面积较多,但同时经济状况良好,应优先整治;二级优先整治区包含有7个村,占全区总面积的15.91%。该地区所处地理位置相对较好,人口密度较低,整治潜力较大,但村庄整体经济水平相较一级整治区要差,整治的难度高于一级整治区;三级优先整治区包含有13个村,约占全区总面积的32.29%,该地区所处自然环境较好,采煤损毁状况轻,整治潜力不大;四级优先整治区:整治区包含19个村,约占全区总面积的32.51%。四级优先整治区居民点人口密度较高,交通便利,且几乎没有采煤损毁区域,整体状况较好,整治潜力较小。整治工作的开展不仅要考虑整治模式和整治手段,科学的整治顺序能使整治工作的开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整治优先度的先后顺序取决于村庄所处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危险性以及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其中前者决定了整治工作开展的迫切程度,而后者则决定了整治工作开展的难度大小。
引用
收藏
页码:218 / 22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基于系统相互作用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重构 [J].
王新盼 ;
姜广辉 ;
何新 ;
张瑞娟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51 (02) :171-175
[2]   基于多因素综合评价的居民点整理时序确定 [J].
谢保鹏 ;
朱道林 ;
蒋毓琪 ;
徐思超 ;
孙丕苓 .
农业工程学报, 2014, 30 (14) :289-297
[3]   江苏省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分区与时序 [J].
乔伟峰 ;
刘聪 ;
鲍笑 ;
方斌 .
农业工程学报, 2013, 29 (17) :248-256
[4]   灾后重建区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确定 [J].
王希 ;
王秀茹 ;
薛剑 ;
王红雷 .
农业工程学报, 2013, 29 (14) :245-255+293
[5]   县域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潜力测算与时序分区 [J].
杨悉廉 ;
杨齐祺 ;
周兵兵 ;
吕立刚 ;
王慎敏 ;
金晓斌 ;
周寅康 .
农业工程学报, 2013, 29 (12) :235-245
[6]   基于村尺度的山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及其整理时序研究 [J].
杨俊 ;
王占岐 ;
邹利林 ;
侯现慧 .
经济地理, 2013, 33 (05) :150-157
[7]   基于区位势理论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分区与模式 [J].
双文元 ;
郝晋珉 ;
艾东 ;
黄晓英 ;
张玲娥 ;
孟鹏 ;
朱传民 .
农业工程学报, 2013, 29 (10) :251-261+297
[8]   农村居民点用地复垦时序研究——以重庆市潼南县双林村为例 [J].
尹娟 ;
邱道持 ;
潘娟 .
中国土地科学, 2013, 27 (04) :79-84
[9]   基于农户意愿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 [J].
曲衍波 ;
姜广辉 ;
张凤荣 ;
商冉 .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23) :232-242
[10]   村镇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与整治分区规划 [J].
孔雪松 ;
刘耀林 ;
邓宣凯 ;
罗媞 .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18) :215-222+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