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秸秆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利用模式

被引:33
作者
石祖梁 [1 ,2 ]
李想 [1 ]
王久臣 [1 ,2 ]
王飞 [1 ,2 ]
孙仁华 [1 ]
宋成军 [1 ]
机构
[1] 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
[2] 农业部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与模式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秸秆; 资源分布; 利用模式; 对策建议;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712 [农副业];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促进我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以全国六大区域为对象,对秸秆资源产生分布及现有利用模式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全国秸秆理论资源量达到9.84×108~t,玉米、水稻和小麦三类农作物秸秆占总量的83.51%;从不同区域看,华东区秸秆产量最高,占总量的24.31%,但不同区域的秸秆组成结构不尽相同。全国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可分为秸秆还田利用型和循环利用型两大类,其中秸秆还田模式主要有玉米秸秆深翻养地还田模式、棉花秸秆深翻还田技术模式、麦秸覆盖玉米秸旋耕还田技术模式、少免耕秸秆覆盖还田技术模式、稻麦(油)秸秆粉碎旋耕还田技术模式、秸秆快速腐熟还田技术模式。秸秆循环利用模式主要有秸-饲-肥种养结合技术模式、秸-沼-肥能源生态技术模式、秸-菌-肥基质利用技术模式、秸-炭-肥还田改土技术模式。为进一步促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202 / 20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东北地区玉米秸秆深翻还田耕种技术体系研究.[A].王立春;任军;蔡红光;刘慧涛;梁尧;谢佳贵;刘剑钊;袁静超;.第十五届全国玉米栽培学术研讨会.2017,
[2]   基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的秸秆资源与利用研究 [J].
王亚静 ;
王飞 ;
石祖梁 ;
高春雨 ;
王红彦 ;
毕于运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 2017, (06) :13-20
[3]   京津冀秸秆养分资源及秸秆焚烧气体污染物排放定量估算 [J].
方放 ;
王飞 ;
石祖梁 ;
郑向群 ;
邵宇航 ;
李想 ;
邱凌 .
农业工程学报, 2017, 33 (03) :1-6
[4]   秸秆热解炭化多联产技术应用模式及效益分析 [J].
霍丽丽 ;
赵立欣 ;
姚宗路 ;
孟海波 ;
丛宏斌 .
农业工程学报, 2017, 33 (03) :227-232
[5]   秸秆“五料化”中基料化的概念和定义探讨 [J].
石祖梁 ;
王飞 ;
李想 ;
孙仁华 ;
王久臣 ;
常志州 .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6, (06) :152-155
[6]   秸秆栽培食用菌的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J].
李毓茜 ;
王梦雨 .
安徽农业科学, 2016, 44 (08) :88-89+198
[7]   稻秸还田与播后镇压对稻茬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J].
顾克军 ;
张斯梅 ;
顾东祥 ;
张传辉 ;
石祖梁 ;
许博 ;
杨四军 .
核农学报, 2015, 29 (11) :2192-2197
[8]   黄淮海地区农作物秸秆资源分布及利用结构分析 [J].
方放 ;
李想 ;
石祖梁 ;
王飞 ;
常志州 ;
张姗 ;
孙仁华 ;
宝哲 ;
邱凌 .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31 (02) :228-234
[9]   稻麦秸秆直接还田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 [J].
常志州 ;
陈新华 ;
杨四军 ;
王德建 ;
石祖梁 ;
张斯梅 .
江苏农业学报, 2014, 30 (04) :909-914
[10]   黄淮海玉米秸秆还田麦区土壤环境与管理技术 [J].
谭德水 ;
刘兆辉 ;
江丽华 .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08) :156-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