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的秸秆资源与利用研究

被引:41
作者
王亚静 [1 ]
王飞 [2 ]
石祖梁 [2 ]
高春雨 [1 ]
王红彦 [1 ]
毕于运 [1 ]
机构
[1] 不详
[2]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3] 不详
[4] 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
[5] 不详
关键词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秸秆资源; 秸秆综合利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1 [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 F323.21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分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我国秸秆资源产出与利用的变动趋势,就如何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促进我国秸秆资源利用提出对策与建议。[方法]利用试验数据检索和定量计算的方法,重点从种植业结构调整、现代种业创新、轮作休耕等任务着手,分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我国秸秆资源与利用产生的影响。[结果]以"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为主要内容的种植业结构调整达到2020年规划期目标时,较2015年可减少玉米秸秆产出1 501万t,同时可为地区畜牧业发展提供青贮玉米等优质饲料、且玉米全株青贮通过养殖粪污得以过腹还田;若通过作物育种技术将水稻的经济系数提高0.03,可减少水稻秸秆产出1 360万t;实行耕地轮作休耕能够减少区域秸秆供应量,且随着轮作休耕试点面积的不断扩大,其减少秸秆产出的作用将持续增强。[结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望减少"无效秸秆"产出,减轻秸秆处置压力,促进秸秆综合利用,推动解决"小秸秆"带来的"大问题"。未来应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因地制宜调减"高产秸秆"作物改种"低产秸秆"或"零秸秆"作物;在充分发挥作物经济产量潜力的同时,通过积极培育和推广"低产秸秆"型作物品种、优化"低产秸秆"型高产栽培模式等途径控制作物秸秆产量。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2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各国轮作休耕制度有何借鉴[J]. 国土资源. 2017(01)
[2]  
我国“镰刀弯”地区春玉米种植的气候适宜性与调整建议[J]. 毛留喜,赵俊芳,徐玲玲,延昊,李森,李亚飞.应用生态学报. 2016(12)
[3]   耕地轮作休耕的意义及实现路径 [J].
仇大海 .
资源与人居环境, 2016, (09) :6-9
[4]   我国农业轮作休耕制度的建立——来自农业发展历史的经验和启示 [J].
陈桂权 ;
曾雄生 .
地方财政研究, 2016, (07) :87-94+104
[5]   江苏省小麦草谷比及麦秸垂直空间分布特征 [J].
顾克军 ;
许博 ;
顾东祥 ;
张斯梅 ;
张传辉 ;
石祖梁 ;
杨四军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5, 31 (02) :249-255
[6]   大豆干物质积累、分配与收获指数研究 [J].
高淑芹 ;
孙星邈 ;
侯云龙 ;
邱红梅 ;
王跃强 .
大豆科技, 2013, (06) :40-42
[7]   中国禾谷类大田作物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 [J].
谢光辉 ;
韩东倩 ;
王晓玉 ;
吕润海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1, 16 (01) :1-8
[8]   中国非禾谷类大田作物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 [J].
谢光辉 ;
王晓玉 ;
韩东倩 ;
薛帅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1, 16 (01) :9-17
[9]   中国秸秆资源可收集利用量及其适宜性评价 [J].
王亚静 ;
毕于运 ;
高春雨 .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43 (09) :1852-1859
[10]   我国秸秆资源短缺与过剩问题探讨 [J].
高春雨 ;
王亚静 ;
李宝玉 ;
毕于运 .
农机化研究, 2010, (04) :209-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