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PM2.5重污染天气演变过程分析

被引:18
作者
张强 [1 ]
薛迪 [1 ]
王爽 [1 ]
王林慧 [1 ]
王静 [2 ]
马艳 [3 ]
刘晓环 [1 ,4 ]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 青岛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3] 青岛市气象局
[4]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WRF-CMAQ; PM2.5; 重污染天气; 过程分析; 区域传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运用WRF-CMAQ模式对2016年1月1日1月7日青岛市的PM2.5重污染天气进行了模拟研究,分析了青岛市PM2.5重污染形成、持续和清除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与观测对比表明,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出青岛市主要气象要素和近地面PM2.5浓度的变化特征.在重污染形成期,持续的西南气流将山东南部、安徽、江苏等地PM2.5及其前体物传输至青岛地区;逆温层的出现及大气边界层高度的降低使得输送至青岛地区的PM2.5在近地面积累,浓度升高.由山东西南部、安徽北部、河南东部等地传输至山东西北部和京津冀地区的PM2.5及其前体物,在重污染持续期沿近地面传输至青岛,加之液相化学过程生成了大量的二次气溶胶,导致PM2.5浓度一直维持在200μg/m3以上.重污染清除期,风速加大,水平传输作用加强,高浓度的PM2.5污染带向下风向转移.区域传输对此次青岛市PM2.5重污染事件具有重要贡献,3个时期的贡献率分别为87.0%、68.5%和57.6%.
引用
收藏
页码:3623 / 3635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天津市冬季典型大气重污染过程特征 [J].
徐虹 ;
肖致美 ;
孔君 ;
元洁 ;
李鹏 ;
关玉春 ;
邓小文 ;
张裕芬 ;
韩素芹 .
中国环境科学, 2017, 37 (04) :1239-1246
[2]   北京市PM和反应性气体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J].
江琪 ;
王飞 ;
张恒德 ;
吕梦瑶 .
中国环境科学 , 2017, (03) :829-837
[3]   北京冬季严重污染过程的PM污染特征和输送路径及潜在源区 [J].
王郭臣 ;
王东启 ;
陈振楼 .
中国环境科学 , 2016, (07) :1931-1937
[4]   北京冬季一次重污染过程的污染特征及成因分析 [J].
杨孝文 ;
周颖 ;
程水源 ;
王刚 ;
王晓琦 .
中国环境科学, 2016, 36 (03) :679-686
[5]   空气重污染应急措施对北京市PM的削减效果评估 [J].
王凌慧 ;
曾凡刚 ;
向伟玲 ;
王自发 ;
杨文夷 .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08) :2546-2553
[6]   2013年12月初长江三角洲及周边地区重霾污染的数值模拟 [J].
李锋 ;
朱彬 ;
安俊岭 ;
康汉青 ;
高晋徽 ;
刘璇 .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 (07) :1965-1974
[7]   2014年10月中国东部持续重污染天气成因分析 [J].
尉鹏 ;
任阵海 ;
王文杰 ;
苏福庆 ;
高庆先 ;
程水源 ;
张永林 .
环境科学研究, 2015, 28 (05) :676-683
[8]  
The Structure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a Sea Fog Event over the Yellow Sea.[J].GUO Jingtian;LI Pengyuan;FU Gang;ZHANG Wei;GAO Shanhong;ZHANG Suping;.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2015, 01
[9]   江苏省一次重霾污染天气的特征和机理分析 [J].
朱佳雷 ;
王体健 ;
邢莉 ;
穆青 ;
周德荣 .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 (12) :1943-1950
[10]   Heterogeneous reactions of gaseous methanesulfonic acid with NaCl and sea salt particles [J].
Tang MingJin ;
Zhu Tong .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B-CHEMISTRY, 2009, 52 (01) :9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