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MI数据的中国NO2时空分布与人类影响分析

被引:44
作者
李龙 [1 ,2 ]
施润和 [1 ,2 ]
陈圆圆 [1 ,2 ]
徐永明 [3 ]
白开旭 [1 ,2 ]
张颉 [4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华东师范大学环境遥感与数据同化联合实验室
[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学院
[4] 佛山市气象局
关键词
OMI; NO2; 时空分布; 人类影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近年来,空气质量不断恶化,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二氧化氮(NO2)作为人类排放的重要污染物之一,实时监测其时空分布及含量,对空气质量研究及公众安全预警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搭载在AURA卫星上的OM(I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传感器反演获取的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中国区的NO2数据,探究了NO2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人类影响。结果表明:中国NO2浓度上升趋势显著,6年来总NO2柱浓度(TotNO2)和对流层柱浓度(TropNO2)净增值分别为0.61×1015molec/cm2和0.63×1015molec/cm2,年均增长率为2.47%和5.69%;全国绝大部分地区NO2浓度呈增长趋势,但增长速率在空间上有所差异,表现为东部沿海地区大于西部欠发达地区。在全国尺度上,NO2呈现显著的时空分布差异特征:空间上,总体呈东高西低态势;时间上,东部地区的NO2浓度冬季明显高于夏季,西部地区则相反。最后,对比分析了TropNO2/TotNO2与人类足迹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二者间呈显著相关,且冬季最大,夏季最小。同时,分析发现各地地区生产总值和全国汽车保有量与对流层NO2间呈较强相关性。表明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是导致大气中NO2增多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688 / 69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大气化学基础.[M].秦瑜;赵春生编著;.气象出版社.2003,
[2]  
Near-real time retrieval of tropospheric NO<sub>2</sub> from OMI.[J].Boersma K. F.;Eskes H. J.;Veefkind J. P.;Brinksma E. J.;van der A R. J.;Sneep M.;van den Oord G. H. J.;Levelt P. F.;Stammes P.;Gleason J. F.;Bucsela E. J..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2007, 90
[3]   夜间灯光遥感数据的GDP空间化处理方法 [J].
韩向娣 ;
周艺 ;
王世新 ;
刘瑞 ;
姚尧 .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2, (01) :128-136
[4]   四川盆地大气NO2特征研究 [J].
肖钟湧 ;
江洪 .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 (11) :1782-1788
[5]   利用OMI遥感数据研究中国区域大气NO2 [J].
肖钟湧 ;
江洪 ;
程苗苗 .
环境科学学报, 2011, 31 (10) :2080-2090
[6]   基于太阳光谱的NO2浓度反演方法 [J].
肖韶荣 ;
王亚吉 .
应用光学, 2011, 32 (03) :472-476
[7]   利用被动DOAS和主动DOAS研究城市大气NO2污染 [J].
杨素娜 ;
王珊珊 ;
王焯如 ;
周斌 .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50 (02) :199-205
[8]   2005—2009年浙江省不同土地类型上空对流层NO2变化特征 [J].
程苗苗 ;
江洪 ;
陈健 ;
郭徵 .
生态学报, 2011, 31 (05) :1249-1259
[9]   中国若干典型城市对流层NO时空分布特征 [J].
陈姗姗 ;
束炯 ;
徐建中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 (12) :1484-1490
[10]   华北地区秸秆禁烧前后的NO2卫星遥感监测分析 [J].
陶金花 ;
王子峰 ;
韩冬 ;
李莘莘 ;
苏林 ;
陈良富 .
中国环境科学, 2009, 29 (10) :1016-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