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库区玉溪遗址T0403探方古洪水沉积特征研究

被引:31
作者
朱诚 [1 ]
马春梅 [1 ]
王慧麟 [1 ]
白九江 [2 ]
徐伟峰 [1 ]
郑朝贵 [3 ]
史威 [1 ]
朱光耀 [4 ]
陈晔 [5 ]
卢雪峰 [6 ]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2] 重庆市文物考古所
[3] 安徽滁州学院地理系
[4] 安徽蚌埠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部
[5]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院
[6]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长江三峡库区; 玉溪遗址T0403探方; 古洪水沉积特征; 粒度概率累积曲线; 锆石微形态; 地球化学指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12.22 [];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通过对玉溪遗址地层AMS14C测年、粒度、重砂矿物组分与形态、锆石微形态、磁化率、Rb/Sr和Hg等地球化学指标研究发现,7.6kaBP以来,水位在吴淞高程147.024m(a.s.l.)以上的古洪水至少在玉溪遗址T0403探方新石器时代地层中留下了16次沉积记录,判定依据主要是:(1)玉溪遗址古洪水层与该处现代洪水层以及中坝遗址现代洪水层沉积物在粒度概率累积曲线上具有相似的三段式河流相沉积特征;(2)古洪水层与现代洪水层沉积物在重砂矿物组分及形态特征上具有相似性;(3)洪水层磁化率值均很低(分布于40.44~70.10SI之间),而文化层较高(范围在59.59~188.68SI之间);(4)洪水层Hg的含量较低(在290.71~742.51ng/g)之间,文化层偏高,在344.16~10518.17ng/g之间;(5)洪水层的Rb/Sr值高于文化层,第4,5,6,7和8这5个文化层的Rb/Sr值亦较高表明遭受过洪水浸淹的影响.该遗址具有较多洪水层的原因,与其位于一级支流入长江干流交汇处一级阶地处的地貌部位有关.由于下游中坝遗址古洪水沉积亦有与此类似的特征,表明从以上几方面判定遗址古洪水层的存在与否是确实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6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长江三峡库区中坝遗址地层古洪水沉积判别研究 [J].
朱诚 ;
郑朝贵 ;
马春梅 ;
孙智彬 ;
朱光耀 ;
王慧麟 ;
高华中 ;
王朋岭 ;
黄润 .
科学通报, 2005, (20) :58-68
[2]   长江三峡地区汉代以来人类文明的兴衰与生态环境变迁 [J].
朱诚 ;
张强 ;
张之恒 ;
于世永 .
第四纪研究, 2002, (05) :442-450
[3]   江苏龙虬庄新石器遗址环境考古研究 [J].
朱诚 ;
赵宁曦 ;
张强 ;
张芸 ;
张敏 ;
吴建民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3) :286-292
[4]   长江三峡及江汉平原地区全新世环境考古与异常洪涝灾害研究 [J].
朱诚 ;
于世永 ;
卢春成 .
地理学报, 1997, (03) :78-88
[5]   最近130ka黄土高原夏季风变迁的Rb和Sr地球化学证据 [J].
陈骏 ;
仇纲 ;
季峻峰 ;
鹿化煜 .
科学通报, 1996, (21) :1963-1966
[6]  
INTCAL98 Radiocarbon Age Calibration; 24;000–0 cal BP.[J].Minze Stuiver;Paula J. Reimer;Edouard Bard;J. Warren Beck;G. S. Burr;Konrad A. Hughen;Bernd Kromer;Gerry McCormac;Johannes Van Der Plicht;Marco Spurk.Radiocarbon.1998, 3
[7]  
基础结晶学与矿物学.[M].罗谷风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8]  
陆源碎屑沉积环境.[M].[德]赖内克;[印度]辛格 著;陈昌明;李继亮 译.石油工业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