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地区汉代以来人类文明的兴衰与生态环境变迁

被引:23
作者
朱诚
张强
张之恒
于世永
机构
[1]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2] 南京大学历史系
[3] 瑞典隆德大学第四纪地质学系
关键词
长江三峡; 张家湾遗址; 孢粉; 粒度; 生态环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872 [地区文物考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巫山张家湾遗址考古发掘结果表明 ,研究区汉代曾有较发达的农业及手工业活动。陶窑和废铁渣、废陶坯及大量陶片、汉代砖瓦的发现充分表明当时的手工业活动已具相当的规模。铁锸等铁制农具及猪、马等家畜骨头的发现表明农业已相当发达。孢粉分析表明当时植被主要以草本植物为主 ,木本植物较少 ,地面植被呈退化趋势 ,生态环境恶化。地面植被的减少导致地表侵蚀的增强 ,大量碎屑物质从赵家坡山上冲刷下来 ,破坏了当时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人们被迫迁徙。该文研究结果还表明 ,在利用孢粉分析的手段恢复古环境演变时应考虑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须与其它指标相互印证 ,才能得出合理的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442 / 45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6 条
  • [1] 南京江北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环境演变研究
    张强
    朱诚
    姜逢清
    于世永
    [J]. 地理科学, 2001, (06) : 498 - 504
  • [2] 江苏金坛新石器时代环境变迁研究
    张强
    朱诚
    宋友桂
    [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0, (03) : 91 - 99
  • [3] 青藏高原东南部18ka以来气候与水文变化(英文)
    唐领余
    沈才明
    廖淦标
    J.T.Overpeck
    于世永
    [J].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0, (02) : 113 - 124
  • [4] 江苏龙虬庄新石器遗址环境考古研究
    朱诚
    赵宁曦
    张强
    张芸
    张敏
    吴建民
    [J].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3) : 286 - 292
  • [5] 印度河文明兴衰和地理环境变迁
    班武奇
    [J]. 地理研究, 1998, (03) : 26 - 34
  • [6] 甘肃葫芦河流域中全新世环境演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莫多闻,李非,李水城,孔昭宸
    [J]. 地理学报, 1996, (01) : 59 -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