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茅F杂交可育亲本选择及其回交后代鉴定和主要经济性状

被引:8
作者
邓海华
符成
李奇伟
廖兆周
陈西文
梁计南
张垂明
谭中文
不详
机构
[1] 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
[2] 华南农业大学
[3] 华南农业大学 广东广州
[4] 广东广州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甘蔗; 斑茅; 属间杂交; 回交; 杂交可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6.103.3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选用8个Badila(甘蔗热带种)与斑茅属间杂交F1品系与9个甘蔗栽培品种配制了24个回交组合,其中6个F1品系的13个组合杂交可育,共获346株BC1实生苗.经同工酶分析,其中320个株系具有斑茅的特征酶带,为斑茅的真实后代。在杂交可育性和BC1后代主要经济性状方面,斑茅F1品系间和杂交组合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斑茅BC1后代的产量性状和糖分仍与甘蔗栽培品种有较大差距,但各性状的最大值已与栽培品种的相当。初步研究结果表明,YC96-40和YC95-41是较好的斑茅F1亲本材料。
引用
收藏
页码:97 / 10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斑茅F2杂种选育与同工酶标记辅助选择 [J].
邓海华 ;
廖兆周 ;
李奇伟 ;
劳方业 ;
符成 ;
陈西文 ;
张垂明 ;
刘少谋 ;
杨业后 .
甘蔗糖业, 2002, (01) :1-5
[2]   海南甘蔗育种场开展基础杂交培育新型亲本续报 [J].
周耀辉 ;
黄鸿能 ;
陈建平 ;
符城 ;
胡后祥 ;
杨业后 .
甘蔗糖业, 1999, (03) :3-5
[3]   甘蔗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J].
廖兆周 .
甘蔗糖业, 1987, (06) :8-10
[4]  
Characterisation of Erianthus sect. Ripidium and Saccharum germplasm (Andropogoneae - Saccharinae) using RFLP markers[J] Pascale Besse;C. Lynne McIntyre;Nils Berding Euphytica 1997,
[5]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ation of sugarcane intergeneric hybrids; Saccharum officinarum x Erianthus arundinaceus ; with molecular markers and DNA in situ hybridisation[J] A. D'Hont;P. S. Rao;P. Feldmann;L. Grivet;N. Islam-Faridi;P. Taylor;J. C. Glaszmann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