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层方案对华北低层O3垂直分布模拟的影响

被引:22
作者
徐敬 [1 ,2 ]
马志强 [1 ,2 ]
赵秀娟 [1 ,2 ]
张小玲 [1 ,2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2] 京津冀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边界层参数化方案; O3; 数值模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5 [光化学烟雾]; P404 [近地面层气象学、近地面层大气物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070601 ;
摘要
利用WRF-Chem模式,采用3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YSU,MYJ和ACM2),针对1个晴空、静稳日(2013年8月26日20:00一27日20:00(北京时))进行模拟,着重分析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夜间残留层形成及日出前后O★浓度垂直分布形式的模拟效果,并与固城站地面及垂直同步观测资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3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均能够模拟出温度及风速的区域分布形式以及风温垂直结构的变化特征;相比之下,MYJ方案模拟的夜间边界层高度较YSU方案和ACM2方案明显偏高,该对比结果可能是导致近地面污染物浓度模拟差异的重要原因;在夜间稳定层结至日出后稳定状态打破的边界层结构演变过程中,采用YSU方案和ACM2方案模拟的温度和风速垂直扩线形式与观测结果更为接近;同样采用非局地闭合的YSU方案和同时考虑局地和非局地闭合的ACM2方案,对于边界层高度内O★浓度垂直分布形式的模拟效果具有明显优势。
引用
收藏
页码:567 / 57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BJ-RUC系统对北京夏季边界层的预报性能评估 [J].
刘梦娟 ;
陈敏 .
应用气象学报, 2014, (02) :212-221
[3]  
Characteristics of ozone vertical profile observed in the boundary layer around Beijing in autumn[J]. Zhiqiang Ma,Xiaoling Zhang ,Jing Xu,Xiujuan Zhao,Wei Meng Institute of Urban Meteorology,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Beijing 100089,China.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1(08)
[4]   乌鲁木齐降雪与非降雪天气边界层结构变化特征 [J].
韩茜 ;
魏文寿 ;
刘明哲 ;
王敏仲 .
应用气象学报, 2011, 22 (03) :292-301
[5]   WRF模式对山谷城市边界层模拟能力的检验及地面气象特征分析 [J].
王颖 ;
张镭 ;
胡菊 ;
张燕 .
高原气象, 2010, 29 (06) :1397-1407
[6]   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降水预报的影响 [J].
陈炯 ;
王建捷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6, (S1) :11-17
[7]   北京地区夏季边界层结构日变化的高分辨模拟对比 [J].
陈炯 ;
王建捷 .
应用气象学报, 2006, (04) :403-411
[8]   夜间城市大气边界层和气溶胶的相互作用 [J].
李乐泉 ;
周明煜 ;
李兴生 .
应用气象学报, 1992, (01) :32-41
[9]   对流层臭氧的数值模拟试验 [J].
刘煜 ;
周秀骥 ;
李维亮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1990, (01) :45-56
[10]  
Impact of the Loess Plateau on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structure and air quality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A case study[J] . Xiao-Ming Hu,ZhiQiang Ma,Weili Lin,Hongliang Zhang,Jianlin Hu,Ying Wang,Xiaobin Xu,Jose D. Fuentes,Ming Xue.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