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冬春季PM2.5中不挥发和半挥发颗粒物的浓度特征

被引:18
作者
王东方
机构
[1]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
关键词
PM2.5; 不挥发和半挥发; 微量振荡天平与膜动态测量系统联用方法; 补偿; 浓度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微量振荡天平法广泛的应用于我国PM2.5的监测,该方法 50℃的采样加热温度会导致PM2.5中半挥发颗粒物的损失,而仅可获得PM2.5中的不挥发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因此,PM2.5浓度的实际测值会偏低.微量振荡天平和膜动态测量联用技术可同时获得PM2.5中不挥发和半挥发颗粒物的质量浓度,本研究利用该技术于2011年12月~2012年4月在上海城郊开展了PM2.5中不挥发和半挥发颗粒物的连续观测,并对其浓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冬春季大气PM2.5中半挥发性颗粒物占有较高比重,平均浓度比率为18.91%;PM2.5中半挥发颗粒物主要来自NH4NO3,在NH4NO3浓度较高的地区,PM2.5的监测应考虑半挥发颗粒物的损失;半挥发性颗粒物补偿前后的PM2.5浓度间有着较好的线性关系,在一定数据质量目标下,可由未补偿的浓度推算补偿后的PM2.5浓度.
引用
收藏
页码:385 / 39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兰州远郊区黑碳气溶胶浓度特征 [J].
张磊 ;
张镭 ;
张丁玲 ;
赵世强 ;
黄建平 ;
张武 ;
史晋森 .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08) :1248-1255
[2]   上海城区典型空气污染过程中细颗粒污染特征研究 [J].
张懿华 ;
段玉森 ;
高松 ;
魏海萍 ;
沙斐 ;
蔡艳 ;
沈丽萍 .
中国环境科学 , 2011, (07) :1115-1121
[3]   大气复合污染及灰霾形成中非均相化学过程的作用 [J].
朱彤 ;
尚静 ;
赵德峰 .
中国科学:化学, 2010, 40 (12) :1731-1740
[4]   上海市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的粒径分布特征 [J].
耿彦红 ;
刘卫 ;
单健 ;
姚剑 ;
范雪波 ;
位楠楠 ;
李燕 .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 (12) :1585-1589
[5]   PM2.5的化学物种采样与分析方法 [J].
杨复沫 ;
段凤魁 ;
贺克斌 .
中国环境监测, 2004, (05) :14-20
[6]   空气细颗粒物(PM2.5)污染特征及其毒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J].
张文丽 ;
徐东群 ;
崔九思 .
中国环境监测, 2002, (01) :59-63
[7]   硝酸铵气溶胶挥发动力学 [J].
刘雄 ;
沈济 .
环境科学, 1999, (01) :85-87
[8]  
大气颗粒物与区域复合污染[M]. 科学出版社 , 贺克斌, 2011
[9]  
大气环境化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唐孝炎 主编, 1990
[10]  
Measurement of Both Nonvolatile and Semi-Volatile Fractions of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in Fresno, CA[J] . Brett D. Grover,Norman L. Eatough,Delbert J. Eatough,Judith C. Chow,John G. Watson,Jeffrey L. Ambs,Michael B. Meyer,Philip K. Hopke,Rida Al-Horr,Douglas W. Later,William E. Wilson.Aeroso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2006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