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CSM气候模式对中国区域气候变化模拟能力的检验

被引:16
作者
石彦军 [1 ,2 ]
任余龙 [1 ,3 ]
王式功 [1 ]
尚可政 [1 ]
李旭 [1 ]
周甘霖 [1 ]
机构
[1]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2] 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3]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关键词
BCCCSM气候模式; 数值模拟; 气候变化; 相关系数; 距平标准化均方根误差;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为了科学评价BCCCSM气候模式的模拟效果,并为改进和完善此模式提供科学依据,以NCEP/NCAR 1948—2005年逐月再分析资料作为检验模式对应的实况场,利用距平标准化均方根误差、相关系数等方法对国家气候中心发展的BCCCSM气候模式模拟中国气候变化的能力进行了检验,检验要素包括:对流层高、中、低层各季节的温度场、风场、相对湿度场和加热场等。结果表明,除春季外,其他3个季节实况场与模拟场的距平标准化均方根误差都较小;全年相关性都比较好,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均通过了α=0.05显著性水平检验;不同气象要素场的距平标准化均方根误差与相关系数呈现出季节性和区域性特征;模式模拟出了中国不同区域各个气象要素的年变化;与IPCC AR4中的13种模式相比较,BCCCSM气候模式对中国区域地面温度场的模拟效果较好。
引用
收藏
页码:1257 / 126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SHAW模式对青藏高原中部季节冻土区土壤温、湿度的模拟 [J].
郭东林 ;
杨梅学 .
高原气象, 2010, 29 (06) :1369-1377
[2]   近50年来鄂尔多斯地面太阳辐射的变化及与相关气象要素的联系 [J].
申彦波 ;
赵东 ;
祝昌汉 ;
陶树旺 ;
李喜仓 .
高原气象 , 2009, (04) :786-794
[3]   青藏高原地区上空NCEP/NCAR再分析温度和位势高度资料与观测资料的比较分析 [J].
周顺武 ;
张人禾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9, 14 (03) :284-292
[4]   13个IPCC AR4模式对中国区域近40a气候模拟能力的评估 [J].
刘敏 ;
江志红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9, 32 (02) :256-268
[5]   中国土壤湿度的分布与变化II.耦合模式模拟结果评估 [J].
张文君 ;
宇如聪 ;
周天军 .
大气科学, 2008, (05) :1128-1146
[6]   2003年夏季我国南方大旱天气学背景分析 [J].
郭锐 ;
智协飞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8, (02) :234-241
[7]   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及南亚高压在NCEP/NCAR和ECMWF再分析资料中的对比研究 [J].
陈雯 ;
智协飞 .
热带气象学报, 2008, (02) :189-194
[8]   珠峰绒布河谷近地面层气象要素及湍流通量变化 [J].
冯健武 ;
刘辉志 ;
邹捍 ;
李爱国 .
高原气象, 2007, (06) :1244-1253
[9]   IPCC AR4模式对东亚地区气候模拟能力的分析 [J].
许崇海 ;
沈新勇 ;
徐影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05) :287-292
[10]   NCEP/NCAR再分析资料在珠穆朗玛峰—念青唐古拉山脉气象研究中的可信性 [J].
谢爱红 ;
秦大河 ;
任贾文 ;
秦翔 ;
康世昌 ;
蒋友严 .
地理学报, 2007, (03) :268-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