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季风水汽对青藏高原降水和河水中δ18O高程递减率的影响

被引:26
作者
姚檀栋 [1 ,2 ]
周行 [1 ,3 ]
杨晓新 [1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2] 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氧同位素; 印度季风; 青藏高原; 降水和河水; 高程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5.42 []; P342 [水文化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青藏高原上建立的TORP(Tibetan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Platform)平台的28个站点获取的降水δ18O的研究,探讨了季风期河水δ18O的海拔递减率,也讨论了全年河水δ18O的高程效应.研究发现,青藏高原内部降水δ18O广泛受到不同水汽来源的影响.印度季风对青藏高原降水及河水δ18O的组成起着重要作用.总体而言,受季风影响地区水体中δ18O比西风影响区的水体δ18O更贫化,反映了西南来的海洋水汽在长途传输和随喜马拉雅山爬升过程使δ18O逐步贫化.由于季风环流对高原南部气候的控制,季风期河水δ18O随海拔的递减率更大.综合考虑季风期和非季风期河水δ18O的高程效应发现,其河水δ18O的海拔递减率大于不考虑季风期河水同位素组成的海拔递减率.因为青藏高原上河水和降水的高程效应是季风和非季风期水汽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利用稳定氧同位素恢复古高度时,需要考虑季风期高原水体中δ18O的组成和高程效应.
引用
收藏
页码:2124 / 213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藏东南不同季节水体中氧同位素的高程递减变化研究 [J].
杨晓新 ;
徐柏青 ;
杨威 ;
曲冬梅 ;
林平南 .
科学通报, 2009, 54 (15) :2140-2147
[2]   夏季东亚地区水汽输送的气候特征 [J].
周长艳 ;
何金海 ;
李薇 ;
陈隆勋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5, (01) :18-27
[3]  
典型季风温冰川区大气-冰川-融水径流系统内环境信息的现代变化过程[J]. 何元庆,姚檀栋,张晓君,陈拓,杨梅学,孙维贞,李凤霞.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S1)
[4]   青藏高原及周围地区的平均垂直环流特征 [J].
钱正安 ;
吴统文 ;
梁潇云 .
大气科学, 2001, (04) :444-454
[5]   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降水中稳定同位素成分的时空变化 [J].
章新平 ;
中尾正义 ;
姚檀栋 ;
韩健康 ;
谢自楚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5) :353-361
[6]   青藏高原大地形对夏季大气环流和亚洲夏季风影响的数值试验 [J].
朱乾根 ;
胡江林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93, (02) :120-129
[7]   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地区降雪中δ18O特征及其与水汽来源的关系 [J].
姚檀栋 ;
丁良福 ;
蒲建辰 ;
上田丰 ;
大畑哲夫 ;
刘景寿 ;
杨志红 .
科学通报, 1991, (20) :1570-1573
[8]  
青藏高原河流氧同位素区域变化特征与高度预测模型建立[J]. 丁林,许强,张利云,杨迪,来庆洲,黄费新,史仁灯.第四纪研究. 2009 (01)
[9]  
Oxygen and hydrogen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major Indian rivers: a first global assessment[J] . L.Lambs,K.Balakrishna,F.Brunet,J. L.Probst.Hydrol. Process. . 2005 (17)
[10]  
Predicting paleoelevation of Tibet and the Himalaya from δ 18 O vs. altitude gradients in meteoric water across the Nepal Himalaya[J] . Carmala N Garzione,Jay Quade,Peter G DeCelles,Nathan B English.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 200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