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雄性不育系杂交制种产量灰色关联度分析

被引:5
作者
蔡丽艳
石凤翎
高翠萍
陈海玲
高霞
徐健昌
机构
[1]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
关键词
苜蓿雄性不育; 种子产量; 灰色关联度; 相关分析; 农艺性状;
D O I
10.16590/j.cnki.1001-4705.2010.03.060
中图分类号
S541.9 [];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和相关分析法,对7份苜蓿雄性不育材料的单株种子产量及其与7个主要产量性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种子产量与各产量性状关联度的大小顺序为:生殖枝数>花序数/枝>株高>种子数/荚>千粒重>小花数/花>荚果数/花序。其中对苜蓿雄性不育杂交制种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单株的生殖枝数,其次是花序数/枝和株高,这为提高雄性不育系的种子产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小麦抗旱相关农艺性状和生理生化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J].
王士强 ;
胡银岗 ;
佘奎军 ;
周琳璘 ;
孟凡磊 .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11) :2452-2459
[2]   我国苜蓿种子丰产研究现状 [J].
王志锋 ;
徐安凯 ;
杨允菲 .
草业科学, 2007, (07) :43-50
[3]   扁蓿豆种子产量构成因子的分析 [J].
李海贤 ;
石凤翎 ;
王明君 ;
刘尚华 ;
董玉林 .
种子, 2006, (12) :1-4+7
[4]   河南省夏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J].
张富厚 ;
郑跃进 ;
王黎明 .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19) :4842-4843
[5]   不同数据变换方法对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的影响 [J].
周化如 ;
吕晓刚 ;
郝海荣 ;
木斯尔·那扎尔汉 .
种子科技, 2005, (05) :280-283
[6]   小麦主要育种目标的灰色系统方法探讨 [J].
周晓果 ;
张正斌 ;
徐萍 .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05, (02) :81-84
[7]   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及综合评价 [J].
宫万明 ;
邓少华 ;
何文安 ;
贾恩吉 .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5, (01) :19-22+25
[8]   甘蓝型油菜主要性状间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J].
廖淑梅 ;
徐洪志 ;
张大琼 ;
陈吉光 .
西南农业学报, 2004, (02) :152-155
[9]   灰色关联度分析在水稻区试结果分析中的应用 [J].
于晓慧 ;
王广元 ;
梅青 ;
李广信 .
山西农业科学, 2004, (01) :22-25
[10]   黄土高原地形对苜蓿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J].
余玲 ;
王彦荣 ;
毛玉林 ;
侯扶江 .
草业学报, 2002, (04) :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