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抑郁症细胞因子、神经-内分泌发病机制的中医药治疗新进展

被引:27
作者
许二平
苗明三
尚立芝
机构
[1] 河南中医药大学
关键词
抑郁症; 中医药; 细胞因子; 半夏厚朴汤; 柴胡疏肝散; 逍遥散; 酸枣仁汤;
D O I
10.16367/j.issn.1003-5028.2017.02.0081
中图分类号
R285 [中药药理学];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抑郁症发病机制复杂,与细胞因子、单胺类神经递质、HPA轴失调等有关。近年来,抗抑郁症治疗靶标由"单胺类神经递质",转向神经可塑性、神经-HPA轴、免疫系统等药物作用新靶标,中医药治疗抑郁症具有身心整体调治、疗效稳定持久、不良反应小、适合长期服用等优势,其机制与调节细胞因子、单胺类神经递质及HPA轴有关,但尚存在药理作用机制不清,药效物质基础不明确等问题。药物治疗抑郁症患者脑内代谢物改变的研究较多,但研究针刺影响抑郁症患者脑内代谢物的研究较少。
引用
收藏
页码:233 / 23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8 条
[1]   针刺多靶点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研究概述 [J].
姜默琳 ;
张捷 .
中医杂志, 2016, 57 (04) :347-352
[2]   百合知母汤对抑郁症大鼠环磷酸腺苷信号通路的影响 [J].
李德顺 ;
袁丽 ;
刘奇 ;
吴建红 ;
张智华 ;
吕银娟 .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36 (06) :867-871
[3]  
下丘脑异常与抑郁症[J]. 王晓乐,王东林.心理科学进展. 2015(10)
[4]  
基于“中药作用机理辅助解析系统”的四逆散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J]. 王慧慧,张百霞,叶小彤,何帅兵,张燕玲,王耘.中国中药杂志. 2015(19)
[5]   中医药治疗对抑郁症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J].
刘兰英 ;
陈炜 ;
冯斌 .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4, 29 (11) :3502-3504
[6]   抑郁症治疗机制1H-MRS研究进展 [J].
史珊 ;
方继良 ;
赵彦萍 .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4, 12 (04) :431-434
[7]   针刺对SSRI类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的增效作用及调节TH1/TH2平衡的研究 [J].
刘义 ;
冯慧 ;
莫亚莉 ;
刘文娟 ;
宋明芬 ;
王晟东 ;
金曼 ;
毛洪京 .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4, 32 (08) :1927-1929
[8]   针药结合调节抑郁症患者Th1/Th2平衡的研究 [J].
林虹 ;
于志峰 ;
康凤河 .
针灸临床杂志, 2014, 30 (07) :1-3
[9]   不同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及血清细胞因子IL-1β、IL-6表达的影响 [J].
莫雨平 ;
邓晓丰 ;
纪倩 ;
滕金艳 ;
姚海江 ;
宋洪涛 ;
唐银杉 ;
许安萍 ;
张淑静 ;
李志刚 .
中医药信息, 2014, 31 (04) :107-111
[10]   抑郁症分子机制中5-羟色胺2C受体的作用 [J].
付红勇 ;
王星华 ;
殷盛明 .
生理科学进展, 2014, 45 (03) :22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