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深水区中新世生物礁发育特征附视频

被引:40
作者
吴时国 [1 ,2 ]
袁圣强 [1 ,3 ]
董冬冬 [1 ]
米立军 [4 ]
张功成 [5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4]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勘探部
[5]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研究中心
关键词
南海北部; 深水区; 生物礁; 层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基于近些年南海北部深水区采集的地震资料,对南海北部深水区中新世生物礁发育特点进行分析、对比和研究,认为西沙隆起地区发育典型的生物礁,具有丘状反射、强振幅、中频、中连和杂乱地震相,发现琼东南盆地北礁地区在中新世梅山组也有似礁相发育。通过对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中新世生物礁层序地层学分析,认为生物礁在中新世梅山组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发育。从对北礁地区典型生物礁剖面进行的波阻抗反演来看,其与LH11-1生物礁油田的波阻非常相似,波阻抗值为8×106—9×106kg/(m2·s)。古地理分析认为,中新世西沙隆起区与北礁地区处于滨、浅海沉积环境,梅山组时期的陆缘碎屑供给量比较少,适于生物礁发育。
引用
收藏
页码:117 / 12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双物源沉积模式及勘探前景 [J].
姚根顺 ;
袁圣强 ;
吴时国 ;
仲闯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8, 35 (06) :685-691
[2]   南海盆地生物礁形成条件及发育趋势 [J].
魏喜 ;
祝永军 ;
尹继红 ;
陈亦寒 ;
刘东齐 .
特种油气藏, 2006, (01) :10-15+102
[3]   印尼萨拉瓦提盆地Island地区Kais组生物礁圈闭及含油气特征 [J].
余辉龙 ;
薛良清 ;
杨福忠 ;
洪国良 ;
孔炜 .
中国石油勘探, 2005, (06) :64-70+10
[4]   南海盆地演化对生物礁的控制及礁油气藏勘探潜力分析 [J].
魏喜 ;
邓晋福 ;
谢文彦 ;
祝永军 ;
赵国春 ;
李玉喜 ;
陈亦寒 .
地学前缘, 2005, (03) :245-252
[5]   南沙海域第三纪生物礁层序构成和演化 [J].
陈平 ;
陆永潮 ;
许红 .
地质科学, 2003, (04) :514-518
[6]   南海盆地演化及碳酸盐岩油气勘探 [J].
刘宝明 ;
夏斌 ;
金庆焕 ;
李勤 .
海相油气地质, 2003, 8(Z1) (Z1) :10-16+7
[7]   宝岛23-1构造生物礁地质评价 [J].
刘春兰 ;
冯正祥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1, (03) :16-20
[8]   南海第三纪生物礁分布与古构造和古环境 [J].
邱燕 ;
王英民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1, (01) :65-67+69
[9]   西沙中新世生物礁演化与藻类的造礁作用 [J].
许红 ;
蔡峰 ;
王玉净 ;
龚建明 ;
勾韵娴 ;
孙萍 ;
章炳高 ;
周良勇 .
科学通报, 1999, (13) :1435-1439
[10]  
南海新生代盆地第三纪生物礁层序地层分析[J]. 邱燕,陈泓君,欧阳付成.南海地质研究. 199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