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社交借贷用户接受行为影响因素研究附视频

被引:1
作者
赵保国
勾建康
机构
[1]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互联网; 社交借贷; 用户接受; 金融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4 [信贷]; F724.6 [电子贸易、网上贸易];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互联网社交借贷是新兴社交金融模式的典型代表,也是当下十分热门的P2P网络借贷的一个细分领域。相比传统P2P业务,社交借贷具有征信成本低廉,违约风险较小,避免人情尴尬等诸多优点,并于2015年大规模兴起,在经济社会中产生重要影响,探究互联网社交借贷用户的接受行为影响因素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TAM模型,构建了互联网社交借贷用户接受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并通过调查数据对用户接受互联网社交借贷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个体创新性、网络外部性等外部因素对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有正向影响,兼容性对感知有用性有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网络外部性对用户使用意愿有正向影响,感知风险对用户使用意愿有负向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5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互联网金融的用户选择行为实证研究 [J].
施青华 ;
刘兰娟 .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5, 17 (06) :80-89
[2]  
好有钱:掘金“熟人借贷”[J]. 田君.首席财务官. 2015(20)
[3]   网络熟人借贷:机会还是陷阱 [J].
李耀东 ;
朱倩雯 ;
张筱铃 .
金融博览, 2015, (10) :58-59
[4]   做熟人间的借贷生意 “社交金融”能成功吗 [J].
林楠 .
支点, 2015, (08) :56-59
[5]   消费者对互联网银行的可接受度问题研究 [J].
刘志洋 .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5, (02) :85-93
[6]  
IDT-TAM Integrated Model for IT Adoption[J]. 张楠,郭迅华,陈国青.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8(03)
[7]  
消费者互联网理财产品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实证研究[D]. 傅婕.西南财经大学. 2014
[8]  
熟人借贷须消除两大“软肋”[N]. 周慧虹.上海金融报. 2015 (A02)
[9]  
Use and Participation in Virtual Social Networks: A Theoretical Model[J] . Margherita Pagani,Charles Hofacke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tual Communities and Social Networking (IJVCSN) . 2010 (1)
[10]  
What drives mobile commerce?[J] . Jen-Her Wu,Shu-Ching Wang.Information & Management . 200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