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中国极地气象科学研究进展

被引:21
作者
陆龙骅
卞林根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南极; 北极; 气象科学; 全球变化; 研究进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11 [气象观测网的组织和布局];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南极和北极是地球上的气候敏感地区,也是研究全球变化的关键区域。中国的南极和北极实地科学考察研究,分别始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作为国家行为,到2010年底,已经组织了27次南极考察、4次北极北冰洋考察和7次北极陆地考察;在南北极建立了4个科学考察站、5个(中澳/中美)合作自动气象站;初步形成了以有人考察站、无人自动气象站和"雪龙"号科学考察破冰船为主体的极地科学考察研究硬件支撑体系。极地气象科学考察研究是近30年来在我国有较大进展的科学研究领域,通过研究对极地与全球变化的关系有了初步认识。特别是在揭示南北极地区气候变化的时空多样性;建立极地考察的业务天气预报系统;诊断和模拟极地海冰变化特征;研究极地不同下垫面的大气边界层特征和中山站大气臭氧总量变化特征;探讨极地大气环境特征变化对东亚环流和中国天气气候的可能影响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在南北极地区,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完善气象科学研究体系;监测大气要素的变化,提高极地气象业务水平;拓展极地气象科学考察研究领域,积极获取气候代用资料;认识极地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仍是我国极地气象科学与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15 条
[1]   北半球环状模异常时温度场异常的成因再探讨 [J].
所玲玲 ;
谭本馗 ;
黄嘉佑 .
科学通报, 2009, 54 (06) :798-803
[2]   积雪对南极冰盖自动气象站气温观测影响的研究附视频 [J].
马永锋 ;
卞林根 ;
效存德 ;
Ian Allison .
极地研究, 2008, (04) :299-309
[3]   梅雨与北极涛动及平流层环流异常的关联 [J].
李崇银 ;
顾薇 ;
潘静 .
地球物理学报, 2008, (06) :1632-1641
[4]   极地大气科学考察与全球变化 [J].
陆龙骅 ;
卞林根 .
自然杂志, 2008, (05) :262-266+312
[5]   极地大气科学考察研究与展望 [J].
高登义 ;
邹捍 ;
周立波 ;
曲绍厚 ;
王庚辰 .
大气科学, 2008, (04) :882-892
[6]   北极偶极子异常与中国东北夏季降水 [J].
武炳义 ;
张人禾 ;
DArrigoRosanne .
科学通报, 2008, (12) :1422-1428
[7]   春季南极臭氧洞与环境保护 [J].
陆龙骅 .
科学, 2008, 60 (02) :15-18+4
[8]   气候系统模式对北极涛动的模拟 [J].
辛晓歌 ;
周天军 ;
宇如聪 .
地球物理学报, 2008, (02) :337-351
[9]   北极涛动比南极涛动纬向对称性更好 [J].
王会军 ;
孙建奇 ;
苏京志 .
科学通报, 2008, (02) :247-250
[10]   Experiment of near surface layer parameters in ice camp over Arctic Ocean [J].
卞林根 ;
张占海 ;
马永锋 ;
陆龙骅 ;
程斌 .
ChineseJournalofPolarScience, 2007, (02) :9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