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喹诺酮类药物体外诱导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变化

被引:7
作者
陈妍 [1 ]
罗予 [2 ]
毛理納 [3 ]
机构
[1] 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
[2] 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微生物免疫研究室
[3] 河南职工医学院药理教研室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氟喹诺酮药物; 体外诱导; 最低抑菌浓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96 [药理学];
学科分类号
100602 ; 100706 ;
摘要
目的:近年来,由于E.coli对氟喹诺酮药物耐药现象日趋严重。文中研究3种氟喹诺酮药物体外诱导大肠埃希菌(E.coli)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和控制E.coli感染提供指导。方法:采用环丙沙星(CIP)、左氧氟沙星(LEV)和加替沙星(GAT)分别对10株E.coli进行体外分步诱导,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诱导前后CIP、LEV及GAT对E.coli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E.coli经体外诱导产生获得高水平耐药株(MIC≥128μg/ml)。经1种药物诱导耐药后也不同程度对另外2种药物耐药。结论:大肠埃希菌经氟喹诺酮类药物诱导后MIC变化显著(比诱导前增加8~8205倍),从体外证实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逐步耐药的进程。
引用
收藏
页码:596 / 59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肠杆菌科质粒介导喹诺酮类抗菌药耐药的研究 [J].
王洁 ;
邵海枫 .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8, (01) :91-94
[2]   耐药变异预防浓度——抗菌药物耐药研究的新指标 [J].
李松林 ;
王进 .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7, (09) :1290-1292
[3]   突变选择窗内筛选的大肠埃希菌耐药突变体靶位变异位点的研究 [J].
梁蓓蓓 ;
王睿 ;
柴栋 .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07, (03) :180-183
[4]   细菌耐药突变选择窗理论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J].
李朝霞 ;
刘又宁 .
中国药学杂志, 2006, (16) :1201-1205
[5]   大肠埃希菌高产AmpC酶的研究进展 [J].
王锦娜 ;
邵海枫 .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6, (02) :167-171
[6]   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大肠埃希菌防耐药变异选择浓度测定 [J].
梁蓓蓓 ;
王睿 ;
崔俊昌 ;
郑专杰 ;
裴斐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4, (12) :9-12
[7]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其耐氟喹诺酮机制的研究 [J].
熊薇 ;
孙自镛 ;
申正义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3, (03) :8-10
[8]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 叶应妩;王毓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 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