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坡两次暖区强降水的对比分析

被引:13
作者
周长春 [1 ]
吴蓬萍 [2 ]
机构
[1] 四川省气象台
[2]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坡; 暖区强降水; 触发机制; 地形强迫抬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降水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2010年8月12~13日(简称"8·12"过程)和2012年8月16~17日(简称"8·16"过程)青藏高原东坡发生的两次暖区强降水过程,探讨两次暖区强降水发生发展的天气学异同条件。结果表明:两次暖区强降水发生前及过程中均受副高的影响,地面有热低压发展和维持,利于能量的积累、不稳定层结和非绝热加热形成,进而引起上升运动;过程期间低层均有垂直于青藏高原东坡的偏东南气流的建立与增强,地形强迫上升运动和低层暖平流引起的上升运动增大和维持。主要差异在于,"8·16"过程中台风"启德"外围的偏东南风持续时间更长,影响区域更偏北,其降水持续时间更长,累计雨量更大。两次暖区强降水过程显示,低层垂直于青藏高原东坡地形的偏东南气流的建立、增强、持续及减弱在此类暖区强降水发生、发展及消亡过程起中着关键性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 / 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青藏高原东坡地形短波辐射效应的模拟研究 [J].
吴蓬萍 ;
周长春 ;
衡志炜 .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4, 34 (03) :1-9
[2]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边界特征及其附近暖区对流雨带成因 [J].
王宗敏 ;
丁一汇 ;
张迎新 ;
李江波 ;
田利庆 ;
赵玉广 .
气象学报, 2014, 72 (03) :417-427
[3]   贵州初夏两次暖区暴雨的对比分析 [J].
周明飞 ;
杜小玲 ;
熊伟 .
气象, 2014, 40 (02) :186-195
[4]   青藏高原东侧一次低涡暴雨过程地形影响的数值试验 [J].
何光碧 ;
屠妮妮 ;
张利红 ;
陈功 .
高原气象, 2013, 32 (06) :1546-1556
[5]   2012年贵州暴雨的中尺度环境场分析及短期预报着眼点 [J].
杜小玲 .
气象, 2013, 39 (07) :861-873
[6]   一次沿川西高原东麓地带的强降雨过程分析 [J].
师锐 ;
何光碧 .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3, 33 (02) :1-9
[7]   峡谷地形对两次大暴雨过程的增幅作用对比分析 [J].
吴翠红 ;
张萍萍 ;
龙利民 ;
王海燕 ;
王珊珊 ;
周金莲 .
暴雨灾害, 2013, 32 (01) :38-45
[8]   两次台风远距离暴雨过程的对比分析 [J].
武麦凤 ;
肖湘卉 ;
曹玲玲 ;
马耀荣 ;
张丽娟 .
暴雨灾害, 2013, 32 (01) :32-37
[9]   2000—2009年5、6月华南暖区暴雨形成系统统计分析 [J].
陈翔翔 ;
丁治英 ;
刘彩虹 ;
常越 ;
朱传林 .
热带气象学报, 2012, 28 (05) :707-718
[10]   川西高原东坡地形对流暴雨的研究 [J].
赵玉春 ;
许小峰 ;
崔春光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2, 17 (05) :607-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