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灌溉畦宽对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3
作者
吕丽华
董志强
崔永增
张经廷
贾秀领
机构
[1] 农业部华北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实验站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小麦; 畦宽; 产量; 耗水特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确定河北辛集井渠结合灌区小麦适宜的灌溉畦宽,2015-2016年设定2个畦长(45,60 m),每个畦长设定3个畦宽(8. 3,5. 5,2. 8 m),研究了不同畦宽对麦田灌水均匀度、土壤硝态氮空间分布、冬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8. 3 m畦宽处理旗叶SPAD值和生育后期LAI保持较高水平,籽粒产量明显高于其他畦宽处理;45 m畦长条件下灌溉水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下层土壤硝态氮含量也明显高于其他畦宽处理,但畦长45 m+畦宽8. 3 m与畦长60 m+畦宽2. 8 m土壤硝态氮含量仅相差5. 8%,并且该畦长条件下8. 3 m畦宽处理WUE与其他畦宽处理差别不明显。2. 8 m畦宽处理土壤水利用率较高,下层土壤硝态氮含量也明显低于其他处理; 60 m畦长条件下WUE较8. 3,5. 5 m畦宽处理分别高12. 7%和7. 9%;但旗叶SPAD值和后期LAI较低,籽粒产量减少。5. 5 m畦宽处理生育后期LAI保持较高水平,但旗叶SPAD值和产量与2. 8 m畦宽处理相当,均低于宽畦处理,下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居中。因此,畦长45 m+畦宽8. 3 m可得到较高的产量和WUE、畦长60 m+畦宽2. 8 m可得到较高的WUE,二者均可保持较低的深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可作为该区推荐的畦田宽度。
引用
收藏
页码:170 / 17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中国北方旱农地区水分生产潜力及开发.[M].陶毓汾等著;.气象出版社.1993,
[2]   基于GMS的渠井结合灌区适宜渠井用水比例研究 [J].
武弘族 ;
魏晓妹 ;
降亚楠 ;
王蕾 .
水电能源科学, 2017, 35 (05) :37-40+65
[3]   宁夏平罗县井渠结合灌区地下水盐运移规律研究 [J].
陆阳 ;
王乐 ;
张红玲 .
水利水电技术, 2017, 48 (03) :165-170
[4]   泾惠渠灌区不同灌水时期畦灌灌水效果分析 [J].
徐家屯 ;
马海姣 ;
陈慧 ;
朱艳 ;
王云霏 ;
蔡焕杰 .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6, (09) :95-98+104
[5]   泾惠渠灌区不同水氮供应对冬小麦氮素吸收运转的影响 [J].
杨佩 ;
蔡焕杰 ;
高振晓 ;
石小虎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07) :87-94
[6]   基于WinSRFR模拟灌溉农田土壤入渗参数年变化规律 [J].
蔡焕杰 ;
徐家屯 ;
王健 ;
陈新明 ;
朱大炯 ;
谢菲 .
农业工程学报, 2016, 32 (02) :92-98
[7]  
不同测墒补灌水平对小麦水氮利用及土壤硝态氮淋溶的影响.[J].石玉;于振文;何建宁;张永丽;.应用生态学报.2016, 02
[8]   不同畦灌方式对冬小麦土壤水分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J].
洪瑜 ;
王芳 ;
刘汝亮 ;
李友宏 ;
陈晨 ;
赵天成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4, 32 (03) :70-75
[9]   不同畦宽灌溉对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J].
马尚宇 ;
于振文 ;
张永丽 ;
赵俊晔 ;
石玉 ;
王东 .
中国农业科学 , 2014, (08) :1531-1540
[10]   不同畦宽灌溉对土壤水分布与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产量影响 [J].
马尚宇 ;
于振文 ;
王东 ;
石玉 ;
张永丽 .
水土保持学报, 2013, 27 (06) :14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