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种子微形态结构研究进展

被引:31
作者
马骥
李新荣
张景光
温玲
机构
[1] 南方医科大学
[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
[3]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4] 甘肃兰州
[5] 广东佛山
关键词
种子; 微形态结构; 研究进展;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4.59 [果实、种子];
学科分类号
071001 ;
摘要
查阅了有关种子微形态结构研究近50年来国内外的文献资料,选取具有较高的学术意义及应用价值的内容,初步整理出我国种子微形态结构研究的大致脉络,以对种子微形态结构研究的重要性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引用
收藏
页码:121 / 12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1]   西北荒漠区6种珍稀濒危植物的种子微形态特征 [J].
马骥 ;
李新荣 ;
李俊祯 ;
张景光 .
中国沙漠, 2005, (02) :133-138
[2]   64种荒漠植物种子微形态的研究 [J].
马骥 ;
李俊祯 ;
晁志 ;
张宏伟 ;
刘传明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2) :1-7
[3]   国产广义飞蛾藤属(旋花科)植物种子表面微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J].
张林斌 ;
赵南先 ;
葛学军 .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3, (02) :95-102
[4]   我国沙区6种蒿属植物的种子微形态特征 [J].
马骥 ;
李俊祯 ;
孔红 .
中国沙漠, 2002, (06) :64-68
[5]   五味子属种子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J].
杨志荣 ;
林祁 ;
刘长江 ;
赵建成 .
云南植物研究, 2002, (05) :627-637
[6]   木兰科种子内种皮合点区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 [J].
徐凤霞 ;
吴七根 .
植物分类学报, 2002, (03) :260-270
[7]   五味子科植物种子表面微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 [J].
孙成仁 .
植物分类学报, 2002, (02) :97-109
[8]   双蝴蝶属和蔓龙胆属(龙胆科)种子表面特征的研究 [J].
陈世龙 ;
何廷农 .
西北植物学报, 2002, (01) :37-42+219
[9]   甘肃萱草属种子微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J].
孔红 .
西北植物学报, 2001, (02) :373-376
[10]   5种地锦草的种子形态电镜扫描比较 [J].
褚小兰 ;
曹岚 .
时珍国医国药, 2000, (08) :707-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