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景天苷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Akt/GSK-3β作用的研究附视频

被引:23
作者
刘馨骏 [1 ]
宫剑滨 [2 ]
潘涛 [1 ]
机构
[1]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2]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心脏内科
关键词
红景天苷; 蛋白激酶B; 糖原合成酶激酶-3;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5.5 [中药实验药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缺血预处理和后处理能够产生一定的心肌保护效应。观察红景天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红景天苷预防组、红景天苷治疗组、红景天苷预防组+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组(LY294002预防组)、红景天苷治疗组+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组(简称LY294002治疗组)。红景天苷预防组和LY294002预防组于造模前给予红景天苷12 mg/kg腹腔注射1次/d,连续3 d;LY294002治疗组于再灌注即刻给予红景天苷12 mg/kg腹腔注射;假手术组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均给予等量等渗盐水腹腔注射;LY294002预防组和LY294002治疗组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前35 min腹腔注射0.3 mg/kg体重的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内Akt、p-Akt、GSK-3β、p-GSK-3β的分布与变化,Western blot测定细胞内Akt、GSK-3β蛋白表达水平变化及磷酸化状态。结果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LY294002预防组、LY294002治疗组p Akt/Akt值(0.246±0.002、0.457±0.012、0.303±0.005、0.361±0.019)较红景天苷预防组(0.857±0.014)、红景天苷治疗组(0.683±0.009)均明显降低(P<0.05)。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LY294002预防组、LY294002治疗组p GSK-3β/GSK-3β值(0.137±0.004、0.380±0.026、0.148±0.013、0.267±0.050)较红景天苷预防组(0.944±0.045)、红景天苷治疗组(0.895±0.043)亦明显降低(P<0.05),而红景天苷预防组与红景天苷治疗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景天苷可增加缺血-再灌注心肌中Akt/GSK-3β的蛋白表达及磷酸化,增强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保护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46 / 148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硫化氢调节miRNA-455表达抑制内质网应激介导的心肌细胞凋亡 [J].
康波 ;
刘红明 ;
洪江 ;
朱晓燕 ;
薛乾 ;
肖健 ;
张宇峰 ;
杨潜 ;
倪鑫 ;
王志农 .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4, (12) :1245-1249
[2]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液黏滞度的影响观察 [J].
苏颖 ;
苏腾 .
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 (11) :275-275
[3]   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在舒芬太尼后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J].
李婧 ;
王建刚 ;
田首元 ;
朱健 .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4, 14 (04) :444-446
[4]  
舒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PI3K/Akt的影响[J] 刘祥;景桂霞;白娟;袁慧;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4, 03
[5]   莱菔硫烷抗凋亡对移植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 [J].
王帅 ;
伊雪 ;
邬鹏宇 ;
崔翔宇 ;
杨学慧 ;
王耕野 ;
郑素琴 ;
杨方 ;
李占清 .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4, 27 (02) :157-159
[6]   PI3K/AKT信号通路在蛇床子素预处理保护大鼠心肌中的作用 [J].
李淑娟 ;
李春耕 .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4, 34 (05) :370-374
[7]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作用 [J].
林欣 .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1 (28) :3093-3094
[8]   中药红景天对大鼠缺血心肌Flt-1、KDR及Tie-2表达的影响 [J].
李剑 ;
范维琥 ;
敖红 ;
黄爱民 ;
罗心平 ;
施海明 ;
李勇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5, (05) :445-448
[9]   红景天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J].
宋斌 ;
黄山杉 ;
刘庆国 ;
冯顺乔 ;
李婷 ;
杜洋 ;
邢嵘 .
辽宁中医杂志, 2005, (03) :256-258
[10]   红景天研究进展 [J].
顾艳丽 ;
王东凯 ;
陈修毅 ;
葛翠明 ;
刘莱 ;
徐飒 .
中国医药学报, 2003, (09) :560-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