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龙区间减沙效益与水土流失治理度的关系

被引:7
作者
冉大川 [1 ]
刘斌 [2 ]
白志刚 [3 ]
王宏 [4 ]
机构
[1]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2] 黄河水利委员会西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
[3] 黄河水利委员会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
[4] 黄河水利委员会天水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
关键词
水文泥沙特性; 治理度; 减沙效益; 河龙区间; 窟野河; 皇甫川;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研究黄河中游河龙区间水土保持措施减沙效益与水土流失治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河龙区间减沙效益与水土流失治理度呈正相关关系。二者关系可以按照治理度与减沙效益取值范围的不同,明显分为减沙效益高值区和减沙效益低值区2个区,其单位治理度的减沙效益基本相等。减沙效益低值区的治理度小于15%时,基本没有减沙效益。“两川两河”要想取得10%以上的减沙效益,治理度应超过30%。2)河龙区间减沙效益与水土流失治理度关系分为减沙效益高值区、减沙效益中值区和减沙效益低值区3个区后,减沙效益高值区的治理度提高10%,减沙效益可以提高约8%;减沙效益中值区的治理度提高10%,减沙效益提高8%;减沙效益低值区的治理度提高10%,减沙效益只能提高3.4%。因此,构筑减少黄河粗泥沙的第一道防线,建议首选位于减沙效益低值区的窟野河和皇甫川流域。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28+34 +3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黄河中游地区侵蚀产沙规律及水保措施减洪减沙效益研究综述 [J].
朱金兆 ;
胡建忠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4, (03) :41-48
[2]   渭河流域水利水保措施减沙水代价分异特征与水沙调节模拟 [J].
王飞 ;
李锐 ;
穆兴民 ;
杨新民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4, (02) :12-17
[3]  
黄河中游典型支流水土保持措施减洪减沙作用研究.[M].冉大川等; 编著.黄河水利出版社.2006,
[4]  
黄河中游水文.[M].齐斌等; 著.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
[5]  
黄河水沙变化研究.[M].汪岗;范昭主编;.黄河水利出版社.2002,
[6]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研究.[M].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编;.黄河水利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