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犯罪法益的公共化与刑法回应路径探析

被引:6
作者
王肃之
机构
[1] 武汉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网络犯罪; 法益公共化; 网络公共安全; 公共信息安全; 网络公共秩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3.4 [文教、卫生];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301 ; 1204 ; 030104 ;
摘要
在网络社会交互性的推动下,网络犯罪的法益出现了公共化的趋势,呈现出向网络公共安全、公共信息安全和网络公共秩序的扩展。网络犯罪结构的上述变化亟需刑法在理念和实践中予以重视,基此现有刑法对于网络犯罪规制的时间节点、内容范畴与解释路径均需调整。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网络犯罪的刑法应对新理念 [J].
刘宪权 .
政治与法律, 2016, (09) :2-12
[2]   网络犯罪的立法扩张与司法适用 [J].
喻海松 .
法律适用, 2016, (09) :2-10
[4]   网络安全对公共安全、国家安全的嵌入态势和应对策略 [J].
于志刚 .
法学论坛, 2014, 29 (06) :5-19
[5]   基于法益保护的计算机犯罪体系之重构 [J].
米铁男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54 (04) :59-66
[6]   “双层社会”与“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认定标准 [J].
于志刚 ;
郭旨龙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4, (03) :134-144
[7]   刑法应当理性应对网络谣言——对网络造谣司法解释的实证评估 [J].
孙万怀 ;
卢恒飞 .
法学, 2013, (11) :3-19
[8]   利用信息网络实施寻衅滋事犯罪若干问题探析 [J].
张向东 .
法律适用, 2013, (11) :12-14
[9]   网络敲诈勒索、非法经营案件法律适用问题探讨 [J].
刘静坤 .
法律适用, 2013, (11) :15-18
[10]   “双层社会”中传统刑法的适用空间——以“两高”《网络诽谤解释》的发布为背景 [J].
于志刚 .
法学, 2013, (10) :1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