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和北极地区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指示和调控作用——第四次IPCC评估报告以来一些新认知

被引:13
作者
陈立奇 [1 ,2 ,3 ]
机构
[1] 国家海洋局海洋-大气化学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
[2]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3]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南极; 北极; 气候变化; IPCC; 指示和调控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7年发布了第四次评估报告,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再次成为一个重要的国际科学和政治议题。2007年以来,通过实施第四次国际极地年行动所获得的成果进一步证明,全球变暖所诱发极区出现的快速变化正在经历由量到质的转变,表明两极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起着一种指示和调控作用。一些研究指出:北冰洋会在2040年前后出现夏季无海冰并将引起北半球大范围的持续暴雪的寒冷冬季发生;2050年左右南极上空臭氧空洞可能消失并恢复到20世纪80年代水平,南极地区由此会发生快速升温并引起东南极冰盖融化和海冰覆盖面积减少,使海平面升高加速;极区海水温度快速升高会驱动极区表层海洋和上覆大气之间的CO2分压加速平衡,极区海洋吸收大气CO2并储存增多,并诱发海洋酸化从而损坏海洋生态系统和食物网。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极区海洋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快速响应和反馈作用 [J].
陈立奇 ;
高众勇 ;
詹力扬 ;
许苏清 ;
汪建君 ;
张远辉 ;
何建华 .
应用海洋学学报, 2013, 32 (01) :138-144
[2]   国际温室气体减排方案评估及中国长期排放权讨论 [J].
丁仲礼 ;
段晓男 ;
葛全胜 ;
张志强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 39 (12) :1659-1671
[3]   2050年大气CO2浓度控制:各国排放权计算 [J].
丁仲礼 ;
段晓男 ;
葛全胜 ;
张志强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 39 (08) :1009-1027
[4]  
北极海洋环境与海气相互作用研究[M]. 海洋出版社 , 陈立奇等编著, 2003
[5]   Estimation of monthly air-sea CO2 flux in the southern Atlantic and Indian Ocean using in-situ and remotely sensed data [J].
Chen, Liqi ;
Xu, Suqing ;
Gao, Zhongyong ;
Chen, Haiying ;
Zhang, Yuanhui ;
Zhan, Jianqiong ;
Li, Wei .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2011, 115 (08) :1935-1941
[6]  
The Arctic Ocean marine carbon cycle: evaluation of air-sea CO2 exchanges, ocean acidification impacts and potential feedbacks[J] . Bates N. R.,Mathis J. T..Biogeosciences . 2009 (61)
[7]  
A sea ice free summer Arctic within 30 years?[J] . Wang,Muyin,Overland,James E..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 2009 (7)
[8]  
Spatial variability in the partial pressures of CO 2 in the northern Bering and Chukchi seas[J] . Liqi Chen,Zhongyong Gao.Deep-Sea Research Part II . 2007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