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西南变质基底基性-超基性变质岩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研究:华夏地块变质基底对华南印支期造山的响应

被引:25
作者
向华
张利
周汉文
钟增球
曾雯
刘锐
靳松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锆石Ti含量温度计; 印支期造山; 浙西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3 [变质岩];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070902 ;
摘要
应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锆石Hf同位素、微量元素以及锆石Ti含量温度计方法,对浙西南华夏地块基性-超基性变质岩进行了研究.由锆石U-Pb定年获得了该地区变质基底岩石的形成年龄和变质年龄.原岩形成时的岩浆结晶锆石的U-Pb年龄约为1.85Ga,εHf(t)主要集中在-7-3,二阶段Hf模式年龄为2.9~3.4Ga,指示源区物质可能由太古代地壳物质重熔再循环所形成.变质新生锆石的U-Pb年龄为260~230Ma,Ti含量温度计显示其变质结晶温度为610~720℃,与岩相学观察到的事实一致,证明华夏地块在印支期经历了角闪岩相变质作用,为华南二叠-三叠纪期间的构造演化提供了时间约束.该变质作用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到华南板块之下导致的地壳变形加厚有关.印支期变质事件的认识对理解华南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在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401 / 413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单颗粒锆石的20μm小斑束原位微区LA-ICP-MSU-Pb年龄和微量元素的同时测定 [J].
柳小明 ;
高山 ;
第五春容 ;
袁洪林 ;
胡兆初 .
科学通报, 2007, (02) :228-235
[2]   华夏地块古老物质的发现和前寒武纪地壳的形成 [J].
于津海 ;
YSOReilly ;
王丽娟 ;
WLGriffin ;
蒋少涌 ;
王汝成 ;
徐夕生 .
科学通报 , 2007, (01) :11-18
[3]   锆石成因矿物学研究及其对U-Pb年龄解释的制约 [J].
吴元保 ;
郑永飞 .
科学通报, 2004, (16) :1589-1604
[4]  
湖南印支期过铝质花岗岩的形成:岩浆底侵与地壳加厚热效应的数值模拟[J]. 王岳军,范蔚茗,席先武,郭锋,林舸,Y.H.Zhang.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06)
[5]   闽浙古元古代斜长角闪岩的离子探针锆石U-Pb年代学 [J].
李献华 ;
王一先 ;
赵振华 ;
陈多福 ;
张宏 .
地球化学, 1998, (04) :3-5
[6]   浙西南早元古代花岗质岩石的年代 [J].
甘晓春,季惠民,孙大中,金文山,赵凤清 .
岩石矿物学杂志, 1995, (01) :1-8
[7]   试论中国滨太平洋带的印支运动 [J].
崔盛芹 ;
李锦蓉 .
地质学报, 1983, (01) :51-62
[8]  
岩石学[M]. 地质出版社 , 路凤香, 2002
[9]  
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M]. 科学出版社 , 黄汲清指导, 1980
[10]  
The crust of Cathaysia: Age, assembly and reworking of two terranes[J] . Xisheng Xu,Suzanne Y. O’Reilly,W.L. Griffin,Xiaolei Wang,N.J. Pearson,Zhenyu He.Precambrian Research . 200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