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成沉积物4~16μm石英氧同位素记录及其物质来源意义

被引:13
作者
侯圣山
杨石岭
孙继敏
丁仲礼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石英氧同位素比值; 大气粉尘; 物质来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5 [元素地球化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通过对灵台剖面7.0MaBP以来的黄土-红粘土堆积以及黄土高原和北京6个马兰黄土剖面的石英氧同位素分析,发现石英氧同位素比值受沉积后作用的影响不明显,同一粒径颗粒的石英氧同位素比值比较能够较好地反映源区变化特征;灵台剖面红粘土的氧同位素比值的变化范围以及波动特征和第四纪黄土-古土壤相似,表明红粘土和其上的黄土有类似的沉积物源系统;此外,整个剖面上的石英氧同位素比值的波动可能仅反映了物源区域的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535 / 54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最近7 Ma黄土高原风尘通量记录的亚洲内陆干旱化的历史和变率 [J].
孙有斌 ;
安芷生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9) :769-776
[2]   最近2.5Ma以来黄土高原风尘化学组成的变化与亚洲内陆的化学风化 [J].
陈骏 ;
安芷生 ;
刘连文 ;
季峻峰 ;
杨杰东 ;
陈旸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2) :136-145
[3]   黄土-古土壤中石英颗粒的粒度分布 [J].
孙有斌 ;
鹿化煜 ;
安芷生 .
科学通报, 2000, (19) :2094-2097
[4]   灵台红粘土和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地球化学演化 [J].
顾兆炎 ;
丁仲礼 ;
熊尚发 ;
刘东生 .
第四纪研究, 1999, (04) :357-365
[5]   陕西洛川黄土化学风化程度的地球化学研究 [J].
陈骏 ;
季峻峰 ;
仇纲 ;
朱洪兵 ;
鹿化煜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7, (06) :531-536
[6]   甘肃武都龙家沟三趾马动物群化石的埋藏特点及该地区“三趾马红层”的成因 [J].
张云翔 ;
薛祥煦 .
科学通报, 1995, (19) :1782-1784
[7]  
黄土与环境[M]. 科学出版社 , 刘东生等 著, 1985
[8]   Climatic implications of loess deposits from the Beijing region [J].
Xiong, SF ;
Ding, ZL ;
Liu, TS .
JOURNAL OF QUATERNARY SCIENCE, 2001, 16 (06) :575-582
[9]  
Origin of the Miocene–Pliocene Red-Earth Formation at Xifeng in Northern China and implications for paleoenvironments[J] . Z.T. Guo,S.Z. Peng,Q.Z. Hao,P.E. Biscaye,T.S. Liu.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 2001 (1)
[10]  
Geochemistry of the Pliocene red clay formation in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 and implications for its origin, source provenance and paleoclimate change[J] . Z.L. Ding,J.M. Sun,S.L. Yang,T.S. Liu.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 200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