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2.5Ma以来黄土高原风尘化学组成的变化与亚洲内陆的化学风化

被引:129
作者
陈骏
安芷生
刘连文
季峻峰
杨杰东
陈旸
机构
[1] 南京大学表生地球化学研究所!成矿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中国科学院西安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南京大学表生地球化学研究所!成矿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南京大学表生地球化学研究所!成矿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南京大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关键词
黄土源区; 大陆风化; 酸溶实验; 干旱化; 气候变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系统地分析了陕西洛川黄土-古土壤剖面中酸不溶相的主要元素, 微量元素和Sr同位素组成, 发现一些具有特征的地球化学参数(如化学风化指数CIA, Na/K, Rb/Sr和87Sr/86Sr)在剖面中呈规律性的分布和演化. 研究表明来源于亚洲内陆广大区域的黄土粉尘与上部陆壳相比明显地具有经受过Na, Ca化学风化的组成特点; 2.5 Ma以来黄土源区的化学风化呈逐步减弱的趋势, 并与同一时期全球冰量逐步增长的趋势相吻合; 因此第四纪以来亚洲内陆地区的干旱化现象可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区域响应.
引用
收藏
页码:136 / 14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灵台红粘土和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地球化学演化 [J].
顾兆炎 ;
丁仲礼 ;
熊尚发 ;
刘东生 .
第四纪研究, 1999, (04) :357-365
[2]   亚洲季风系统的起源和发展及其与两极冰盖和区域构造运动的时代耦合性 [J].
刘东生 ;
郑绵平 ;
郭正堂 .
第四纪研究, 1998, (03) :194-204
[3]   陕西洛川黄土化学风化程度的地球化学研究 [J].
陈骏 ;
季峻峰 ;
仇纲 ;
朱洪兵 ;
鹿化煜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7, (06) :531-536
[4]  
Elemental tracers for Chinese source dust[J]. 张小曳,张光宇,朱光华,张德二,安芷生,陈拓,黄湘萍.Science in China,Ser.D. 1996(05)
[5]   黄土高原黄土的平均化学成分与地壳克拉克值的类比 [J].
文启忠 ;
刁桂仪 ;
潘景瑜 ;
吴明清 .
土壤学报, 1996, (03) :225-231
[6]   陕西洛川黄土沉积物中稀土元素及其它微量元素的化学淋滤研究 [J].
陈骏 ;
王洪涛 ;
鹿化煜 .
地质学报, 1996, (01) :61-72
[7]   Climatic implications of the S5 paleosol complex on the Southernmost Chinese loess plateau [J].
Han, JT ;
Fyfe, WS ;
Longstaffe, FJ .
QUATERNARY RESEARCH, 1998, 50 (01) :21-33
[8]  
Loess geochemistr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particle origin and composition of the upper continental crust[J] .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 1998 (3)
[9]   Weathering histories of Chinese loess deposits based on uranium and thorium series nuclides and cosmogenic 10Be [J].
Gu, ZY ;
Lal, D ;
Liu, TS ;
Guo, ZT ;
Southon, J ;
Caffee, MW .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1997, 61 (24) :5221-5231
[10]   STRONTIUM AND CARBON-ISOTOPE TRACERS AND THE ORIGINS OF SOIL CARBONATE IN SOUTH-AUSTRALIA AND VICTORIA [J].
QUADE, J ;
CHIVAS, AR ;
MCCULLOCH, MT .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1995, 113 (01) :10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