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转换指标和骨密度预测骨折危险性的可行性

被引:9
作者
林坚平
宋世锋
姚伦龙
机构
[1] 海南省人民医院创伤骨科
关键词
骨转换; 生化标志物; 骨密度; 骨质疏松; 骨组织工程; 综述文献;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80 []; R683 [骨折、骨的损伤];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100210 ;
摘要
背景:骨密度虽然可以诊断骨质疏松,但不能及时反映受试者正在发生的骨代谢情况;骨转换指标虽然不能诊断骨质疏松,但它可以及时反映受试个体正在发生的骨转换速率。目的:概述骨转换指标和骨密度预测骨质疏松症的骨折危险性,从理论上分析,骨折术后愈合与否的预测方法的可行性。方法:以bone tunrnover,biochemical marker,osteoporosis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1999-01/2009-01);以骨转换,骨代谢,生化标志物,骨密度,骨质疏松,骨折为检索词,检索CNKI数据库(1999-01/2009-01)。文献检索语种限制为英文和中文。纳入与骨转换指标和骨密度预测骨折危险性的研究紧密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文献。结果与结论:计算机初检得到631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其中31篇文献进行分析。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预测骨质疏松症的骨折危险性意义重大。文章介绍了长期制动后的骨代谢机制、骨生化标志物种类、骨密度测量、多细胞基本单位和OPG-RANKL-RANK系统在骨重建中的作用;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学者运用骨转换指标和骨密度预测骨质疏松症和长期制动后的骨折危险性,从理论上分析骨折术后愈合与否的预测方法的可行性。
引用
收藏
页码:317 / 32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OPG-RANKL-RANK系统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J].
商敏 .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8, (07) :532-535
[2]   骨转换生化指标的研究进展及选择依据 [J].
彭应梅 ;
张雪竹 ;
于建春 ;
韩景献 .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8, (03) :593-596
[3]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 [J].
周学瀛 ;
夏维波 .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07, (10) :1093-1100
[4]   骨转换生化指标的临床应用 [J].
卢亚祖 ;
王昌富 .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7, (04) :43-44
[5]   骨质疏松症的实验室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J].
王学谦 .
新医学, 2006, (09) :616-619
[6]   骨质疏松与骨密度仪进展 [J].
杨宗炎 .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5, (02) :38-41
[7]   骨折患者长期固定治疗尿脱氧吡啶啉变化的临床研究 [J].
石胜 ;
许鸿灏 ;
熊美珍 ;
王小朝 ;
司徒良 .
中国医师杂志, 2004, (04) :445-447
[8]   骨折固定后患肢与健肢骨密度的对比分析 [J].
张海宏 ;
王博峰 ;
杨美华 ;
张进学 ;
邹丽春 ;
张庆芳 ;
梅菊红 ;
梅铁成 ;
田丹 .
伤残医学杂志, 2002, (02) :9-11
[9]   骨吸收-形成偶联研究进展 [J].
赵宇 .
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 2002, (01) :17-19
[10]   制动与骨代谢变化的研究进展 [J].
朱建平 .
国外医学(创伤与外科基本问题分册), 2000, (03) :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