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技术的成都市灾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快速评价

被引:11
作者
田宏岭
乔建平
朱波
宋孟强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表过程与山地灾害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成都市; 地震灾区; 资源环境; 承载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9 [工程地震]; P208 [测绘数据库与信息系统];
学科分类号
070503 ; 081603 ; 0818 ; 081802 ;
摘要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成都市的都江堰等西部5个市县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灾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快速评价将为灾后重建规划提供直接参考。由于以往资源承载力评价多为特定区域单指标评价,根据震后重建的需要,确定研究区人口承载能力作为评价对象。评价指标包括地质灾害、地貌环境、耕地、水、旅游资源5项,各因素权重由专家系统确定。通过G IS工具对研究区域按3 km×3 km进行栅格化处理,叠加各因素图层,得出各单元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初步结果。该结果与实际情况对照相符。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48+52 +5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Carrying Capacity Reconsidered.[J].David Price.Population and Environment.1999, 1
[2]   Minimum requirements for modelling bivalve carrying capacity [J].
Smaal A.C. ;
Prins T.C. ;
Dankers N. ;
Ball B. .
Aquatic Ecology, 1997, 31 (4) :423-428
[3]  
可持续发展理论探索.[M].高吉喜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4]   环境承载力理论与法律评估制度构建 [J].
刘中梅 .
环境保护, 2008, (06) :72-74
[5]   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 [J].
张广海 ;
刘佳 ;
王蕾 ;
万荣 .
地理科学进展, 2008, (02) :74-79
[6]   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模糊可变模型与方法 [J].
陈守煜 ;
胡吉敏 .
水资源保护, 2006, (06) :1-5
[7]   土地承载力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J].
罗贞礼 .
国土资源导刊, 2005, (02) :25-27
[8]   生态承载力定量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J].
石月珍 ;
赵洪杰 .
人民黄河, 2005, (03) :6-8
[9]   多目标决策中客观性权重的一种确定法 [J].
李柏年 .
运筹与管理, 2002, (05) :36-39
[10]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J].
张鑫 ;
李援农 ;
王纪科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1, (02) :11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