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滑舌鳎侧线器官和无眼侧皮肤表面的特殊结构

被引:7
作者
马爱军
王新安
庄志猛
机构
[1] 农业部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半滑舌鳎; 侧线器官; 皮肤表面; 触觉器官; 乳头状突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54.6 [动物组织学(比较组织学)]; S917.4 [水产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02 ; 0908 ;
摘要
为了解决半滑舌鳎的摄食难题,探讨其摄食机理,本文采用光镜和扫描电镜手段对半滑舌鳎有眼侧侧线管和无眼侧皮肤表面的特殊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有眼侧:半滑舌鳎侧线孔圆形,孔径与所在部位侧线管径相同,孔上并连有一胶质管,这种特殊结构既可以提高管道内感觉器官(管道神经丘)的敏感性,又可阻止外界异物进入侧线管内部,具有保护作用;半滑舌鳎口腔附近的侧线管管径及侧线孔孔径较其它部位大,侧线孔密度高,认为口腔附近侧线管道内的感觉器官(管道神经丘)的敏感性较其它部位高,在鱼类捕食行为中具有重要作用;(2)无眼侧:躯干部表面覆盖圆鳞,头部皮肤无鳞,表面被覆相互连结的黏液管,形成黏液管皮肤;极其发达的黏液管构成管状黏液分泌系统。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在头部黏液管皮肤表面镶嵌着一种乳头状突起(Pailla),其典型特征是在表面被覆一盾牌状结构,一般多个簇生在一起,很少单独存在,其分布密度是从吻端向内逐渐减少,组织切片显示内部结构周边是套细胞,中央是感觉细胞,具一柄或两柄。根据其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作者推测,这可能是半滑舌鳎特有的一种触觉器官,并在其摄食行为中起重要作用。半滑舌鳎极其发达的黏液分泌系统对于裸露的乳头状突起(Pailla)具有相当重要的保护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113 / 112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半滑舌鳎仔、稚鱼视网膜结构与视觉特性 [J].
马爱军 ;
王新安 ;
庄志猛 ;
张秀梅 ;
张立敬 .
动物学报, 2007, (02) :354-363
[2]   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摄食行为感觉作用的研究 [J].
王新安 ;
马爱军 ;
庄志猛 ;
于宏 ;
张秀梅 ;
翟介明 .
海洋与湖沼, 2006, (06) :555-560
[3]   黄、渤海半滑舌鳎种群遗传结构的同工酶分析 [J].
庄志猛 ;
韩志强 ;
马爱军 ;
柳学周 ;
高天翔 .
海洋水产研究, 2006, (02) :10-16
[4]   野生及人工养殖半滑舌鳎肌肉营养成分分析研究 [J].
马爱军 ;
刘新富 ;
翟毓秀 ;
柳学周 ;
庄志猛 .
海洋水产研究, 2006, (02) :49-54
[5]   黄颡鱼口须味蕾分布模式及味蛋白α-味导素的表达 [J].
张根华 ;
李红涛 ;
邓少平 .
动物学报, 2006, (01) :190-195
[6]   半滑舌鳎繁殖生物学及繁育技术研究 [J].
柳学周 ;
庄志猛 ;
马爱军 ;
陈四清 ;
孙中之 ;
梁友 ;
徐永江 .
海洋水产研究, 2005, (05) :9-16
[7]   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特性及生长研究 [J].
马爱军 ;
柳学周 ;
徐永江 ;
梁友 ;
庄志猛 ;
翟介明 ;
李波 .
海洋与湖沼, 2005, (02) :130-138
[8]   鳜侧线管结构和行为反应特性及其对捕食习性的适应 [J].
梁旭方 .
海洋与湖沼, 1996, (05) :457-462+569
[9]   中华鲟吻部腹面罗伦氏囊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J].
梁旭方 .
海洋与湖沼, 1996, (01) :1-5
[10]   渤海南部半滑舌鳎的食性及摄食的季节性变化 [J].
窦硕增 ;
杨纪明 .
生态学报, 1992, (04) :368-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