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上游退化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优势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被引:7
作者
李宗峰
陶建平
王微
李旭光
何跃军
机构
[1] 西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西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重庆
[4]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岷江上游; 恢复演替; 优势种群; 空间格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采用扩散系数、T检验、聚集指数、平均拥挤度、聚块性指数、Green指数和聚集强度等7 项指标对岷江上游滇榛、杭子梢和辽东栎3个优势种群在不同恢复演替阶段的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3 个优势种群在不同恢复群落内都呈较强的聚集分布, 聚集强度和聚集面积都随恢复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人工恢复16 年群落具有较高的聚集强度, 自然恢复群落具有较高的聚集面积. 优势种群的格局类型、聚集强度以及分布格局的动态变化都表明有效的恢复措施使群落向着稳定的方向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329 / 33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科尔沁沙地草地植被恢复演替进程中群落优势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J].
张继义 ;
赵哈林 .
生态学杂志, 2004, (02) :1-6
[2]   不同封育时间蒙古栎林主要乔木种群分布格局的分析 [J].
陈向荣 ;
蓝宗辉 ;
杨逢建 .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3, (03) :72-74
[3]   外来杂草薇甘菊种群分布格局研究 [J].
张炜银 ;
李鸣光 ;
梁士楚 ;
王伯荪 ;
昝启杰 ;
王勇军 .
广西植物, 2003, (04) :303-306
[4]   分离自杭子梢等3个宿主的根瘤菌的表型分析 [J].
韩素贞 ;
陈文新 .
微生物学通报, 2003, (02) :4-11
[5]   碱化草地群落恢复演替空间格局动态分析 [J].
辛晓平 ;
徐斌 ;
王秀山 ;
杨正宇 ;
高琼 .
生态学报, 2001, (06) :877-882+1041
[6]   岷江上游大沟流域驱动植被退化的人为干扰体研究 [J].
包维楷 ;
刘照光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1999, (03) :2-8
[7]   石质山区阳坡辽东栎造林技术研究 [J].
韩有志 ;
梁建萍 ;
郭爱华 ;
梁胜发 .
林业科技通讯, 1998, (02) :28-30
[8]   宁夏六盘山辽东栎林群落特征分析 [J].
徐秀梅 .
宁夏农林科技, 1997, (02) :17-20
[9]   干旱和湿润生境下辽东栎群体遗传结构及其适应意义的初步研究 [J].
钟敏 ;
王洪新 ;
胡志昂 ;
钱迎倩 .
植物学报, 1995, (09) :661-668
[10]   四川缙云山林下乔木幼苗分布格局的研究 [J].
李旭光 ;
熊利民 ;
张吉强 .
应用生态学报, 1993, (02) :214-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