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盆地始新世/渐新世过渡期孢粉植物群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13
作者
赵秀丽 [1 ]
张春霞 [2 ,3 ]
吴海斌 [2 ]
任祥斌 [1 ]
常琳 [2 ]
郭正堂 [2 ,3 ]
机构
[1] 山东省沉积成矿作用与沉积矿产重点实验室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关键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14 [古植物学]; P532 [古气候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始新世-渐新世之交(EOT),全球气候急剧变冷,由“温室期”进入了“冰室期”,是新生代以来重大气候事件之一。为了更好揭示该时期陆地气候环境变化过程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机制,本文选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西宁盆地始新世/渐新世过渡期的地层,通过距离西宁市区约7km的塔山村一带(36.5°N,101.8°E)的塔山剖面马哈拉沟组中的孢粉样品分析,建立了两个孢粉组合,自下而上为:ⅠNitrariadites-Meliaceoidites-Quercoidites(35.4~33.9Ma),ⅡQuercoidites-Labitricolpites-Qinghaipollis(33.3~33.2Ma),表明西宁盆地植被由晚始新世的暖温带半干旱的疏林灌丛、疏林,在早渐新世向干旱的温带疏林草原的转化,指示该区域在33.9~33.3Ma期间气温明显下降并伴随干旱化持续现象。西宁地区该植被变化可能是对EOT时期全球变冷事件的响应。
引用
收藏
页码:1489 / 149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 [1] 青藏高原东北缘西宁盆地新生代孢粉记录与古生态环境演化.[D].陈传飞.兰州大学.2009, S1
  • [2] 孢粉浓缩物矿物成分分析及其在孢粉提取方法中的应用
    李育
    张成琦
    周雪花
    王岳
    [J]. 第四纪研究, 2014, 34 (03) : 666 - 675
  • [3] 孢粉生物群区化与古植被定量重建
    倪健
    [J]. 第四纪研究, 2013, 33 (06) : 1091 - 1100
  • [4] 青藏高原东北部西宁盆地晚渐新世-早中新世沉积物岩石磁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脱世博
    方小敏
    宋春晖
    苗运法
    张涛
    昝金波
    [J]. 第四纪研究, 2013, 33 (05) : 829 - 838
  • [5] 西宁盆地晚始新世石膏-红色泥岩旋回的古环境指示
    肖国桥
    周新郢
    葛俊逸
    詹涛
    姚政权
    [J]. 第四纪研究, 2010, 30 (05) : 919 - 924
  • [6] 柴达木盆地大柴旦地区大红沟古近纪孢粉组合序列与地层对比
    路晶芳
    宋博文
    陈锐明
    张楗钰
    叶荷
    [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0, 35 (05) : 839 - 848
  • [7] Late Eocene pollen records and palaeo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J]..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2008, 08
  • [8] 钻探揭示的青藏高原东北部黄土地层与第四纪气候变化
    鹿化煜
    王先彦
    孙雪峰
    王晓勇
    弋双文
    周亚利
    刘全玉
    [J]. 第四纪研究, 2007, (02) : 230 - 241
  • [9] 新近系谢家阶层型剖面古地磁年代学研究
    武力超
    岳乐平
    王建其
    FHeller
    邓涛
    [J]. 地层学杂志, 2006, (01) : 50 - 53
  • [10] 青藏高原东部及邻近地区水汽输送的气候特征
    周长艳
    李跃清
    李薇
    陈隆勋
    [J]. 高原气象, 2005, (06) : 880 - 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