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盆地晚始新世石膏-红色泥岩旋回的古环境指示

被引:11
作者
肖国桥 [1 ,2 ]
周新郢 [1 ]
葛俊逸 [1 ,2 ,3 ]
詹涛 [2 ,3 ]
姚政权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晚始新世; 西宁盆地; 石膏-红色泥岩旋回; 古环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61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始新世时期东亚环境在轨道时间尺度上变化特征的研究对于认识青藏高原规模较小、两极无冰盖、高大气CO2浓度背景下天文因素对东亚环境演化的驱动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西宁盆地塔山剖面石膏-红色泥岩互层沉积的粒度、颜色和孢粉进行分析,初步探讨了晚始新世时期该区石膏-红色泥岩旋回的古环境指示意义及其与轨道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红色泥岩层粒度较粗,其中孢粉含量较少,以蒿粉和藜粉为主,指示草原或疏林草原景观;石膏层粒度较细,其中孢粉含量丰富,以栎属、楝属、麻黄属、松科植物为主,指示相对温暖湿润的灌丛-森林景观。西宁盆地规律的石膏-红色泥岩旋回具有广泛的空间可对比性,符合轨道尺度上的气候变化特征。晚始新世时期,西宁地区石膏-红色泥岩旋回体现了地球轨道对该区沉积环境和植被变迁的驱动。
引用
收藏
页码:919 / 92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 [1] 黄土花粉分析的筛析—重液综合法
    李小强
    尚雪
    周新郢
    张宏宾
    [J]. 干旱区地理, 2006, (05) : 663 - 667
  • [2] 中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的粒度特征及其对成因的指示意义
    乔彦松
    郭正堂
    郝青振
    尹秋珍
    袁宝印
    刘东生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 (07) : 646 - 653
  • [3] 亚洲季风系统的起源和发展及其与两极冰盖和区域构造运动的时代耦合性
    刘东生
    郑绵平
    郭正堂
    [J]. 第四纪研究, 1998, (03) : 194 - 204
  • [4] 内蒙古商都-化德盆地第三纪孢粉组合——兼论中国草原植被的形成
    王伟铭
    张大华
    [J]. 微体古生物学报, 1990, (03) : 239 - 252+305
  • [5] 我国部分地区晚白垩世—早第三纪孢粉组合序列
    王大宁
    孙秀玉
    赵英娘
    何卓生
    [J]. 地质论评, 1984, (01) : 8 - 18+95
  • [6] A major reorganization of Asian climate by the early Miocene[J] . Guo Z. T.,Sun B.,Zhang Z. S.,Peng S. Z.,Xiao G. Q.,Ge J. Y.,Hao Q. Z.,Qiao Y. S.,Liang M. Y.,Liu J. F.,Yin Q. Z.,Wei J. J..Climate of the Past . 2008 (20)
  • [7] Grain-size features of a Miocene loess-soil sequence at Qinan: Implications on its origin[J] . Yansong Qiao,Zhengtang Guo,Qingzhen Hao,Qiuzhen Yin,Baoyin Yuan,Tungsheng Liu.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 2006 (7)
  • [8] How old is the Asian monsoon system?—Palaeobotanical records from China[J] . Xiangjun Sun,Pinxian Wang.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 2005 (3)
  • [9] Evolution and variability of the Asian monsoon system: state of the art and outstanding issues[J] . Pinxian Wang,Steven Clemens,Luc Beaufort,Pascale Braconnot,Gerald Ganssen,Zhimin Jian,Peter Kershaw,Michael Sarnthein.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 . 200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