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塘盆地雀莫错沉降-堆积中心成因:热力衰减塌陷沉降

被引:17
作者
刘池洋
杨兴科
任战利
郑孟林
赖绍聪
机构
[1]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3]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北大学含油气盆地研究所
[4] 陕西西安
[5] 陕西西安长安大学成矿作用及其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6] 北京
关键词
热力塌陷; 沉降-堆积中心; 雀莫错; 羌塘盆地; 侏罗纪; 青藏高原; 岩浆活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26 [地面沉降];
学科分类号
0814 ;
摘要
在羌塘盆地东北部雀莫错地区侏罗系厚度巨大、层序齐全。其中,侏罗纪最早沉积的雀莫错组和最晚沉积的雪山组,现今地层残存厚度均超过1 3 0 0m ,分别属盆地内同期显著的局部沉降-堆积中心。这两期沉降-堆积中心的发育背景和演化过程颇为相似,即前期均有热力-岩浆活动的证据和与之有关的隆起背景;随后,早期沉积较薄甚至遭受剥蚀的隆起区发生快速沉降,接受巨厚沉积。这种隆、坳特征在时间上前后相随、上下叠置的特别现象,为热力作用形成的构造所特有。这一特征是雀莫错地区经历了(1 )早期深部热力-岩浆作用上拱、岩浆喷溢,地壳表浅层隆升剥蚀,和(2 )晚期深部热力衰减冷却,表浅层塌陷沉降之全过程的表现和记实。近年完成的航磁和大地电磁测深资料所反映出的深部结构方面证明此热力塌陷构造的存在。上侏罗统雪山组有机质镜质体反射率(Ro)高达1 6 3 %~1 83 % ,为中生代热异常的发生提供了证据。雪山期塌陷沉降型火山机构的热力衰减塌陷和伴随的岩浆活动,一直间断延续到晚白垩世-早第三纪初。随后,该区始发生抬升冷却
引用
收藏
页码:147 / 15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西藏羌塘盆地古油藏发现及其意义 [J].
王成善 ;
伊海生 ;
刘池洋 ;
李亚林 ;
邹艳荣 ;
伍新和 ;
邓斌 ;
杨兴科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2) :139-143
[2]  
藏北羌塘盆地查桑地区构造格局与演化[J]. 刘池洋,杨兴科,任战利,赖绍聪,陈刚,赵红格,魏永佩,郑孟林,王成善.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S1)
[3]   青藏高原中西部航磁概查取得重要成果 [J].
熊盛青 ;
周伏洪 ;
姚正煦 ;
薛典军 ;
刘振军 ;
张永军 .
中国地质, 2001, (02) :21-24
[4]   活动性强、深部作用活跃——中国沉积盆地的两个重要特点 [J].
刘池洋 ;
赵重远 ;
杨兴科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1) :1-6+23
[5]   区域变质作用对北京房山侵入体冷却影响的数值模拟 [J].
单业华 ;
李志安 .
现代地质, 1998, (01) :69-75
[6]   后期改造强烈──中国沉积盆地的重要特点之一 [J].
刘池洋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6, (04) :255-261
[7]   西藏油气远景分析 [J].
雷清亮 ;
戴国汉 ;
傅孝悦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6, (01) :22-26
[8]   羌塘盆地油气有利勘探区块 [J].
罗本家 ;
戴国汉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6, (01) :58-61
[9]   唐古拉山侏罗系沉积的若干特征及沉积盆地背景条件的探讨 [J].
阴家润 .
现代地质, 1989, (02) :155-164
[10]   青海西南部海相侏罗纪地层新认识 [J].
白生海 .
地质论评, 1989, (06) :529-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