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报告

被引:206
作者
章建成 [1 ]
张绍礼 [2 ]
罗炯 [3 ]
周成林 [1 ]
平杰 [1 ]
周里 [4 ]
吕万刚 [5 ]
唐炎 [1 ]
殷恒婵 [6 ]
金亚虹 [7 ]
雷震 [8 ]
陶萍 [9 ]
机构
[1] 上海体育学院
[2] 沈阳体育学院
[3]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
[4] 西安体育学院
[5] 武汉体育学院
[6]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
[7] 天津体育学院
[8] 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9]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关键词
中国; 青少年; 课外体育锻炼; 制约因素; 关联模型; 现状;
D O I
10.16469/j.css.2012.11.001
中图分类号
G807.0 [理论与方法];
学科分类号
040303 ;
摘要
对中国8所城市(6个地区)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中国青少年课间及午休活动方式选择、"1h"日锻炼计划、家庭作业耗时、校内外课余时间支配、周末及节假日活动安排、锻炼方法的适用性、体质测试的严整性、赛事举办频次、场地器材满足度、班主任及文化课教师的支持度等均存在明显的地区及年级差异;经济因素、政策因素、认识与方法、习惯养成、外部条件及课业压力是妨碍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参与行为的6个制约因素,它们带有鲜明的性别、年级、地缘位置、学校特色及地区差异性,其中,上海(华东)6个因素的制约力最弱,沈阳(东北)制约力最强;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参与优势比(OR)天津(华北)第一、沈阳(东北)第四、上海(华东)最差,这一事实确证了6个影响因素只是制约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参与的充分条件但非必要条件;研究发现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参与选择模型变量17个,影响力列前8位的依次为锻炼兴趣、锻炼动机、不同年级、体育奖、学校体育特色、健身的认识度、健身方法的适用性、体质测试的严整性。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8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长沙市2所中学学生课外锻炼现状调查 [J].
曹佃省 ;
唐语林 ;
汤彬 ;
姜小蕾 ;
谢光荣 .
中国学校卫生, 2010, 31 (03) :279-280+283
[2]   结构与生成机制:一种关于体育教学社会功能的探究 [J].
唐炎 ;
虞重干 .
体育科学, 2009, 29 (06) :85-89
[3]   心理社会因素与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J].
邓厚才 .
护士进修杂志, 2009, 24 (02) :150-152
[4]   运动与饮食干预对肥胖女性减肥效果评价 [J].
代毅 ;
许传明 ;
刘英 .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8, (06) :715-718
[5]   基于学校的有组织的运动干预对肥胖青少年BMI和糖、脂代谢的影响 [J].
刘文 ;
常翠青 ;
赵小倩 ;
姜雪 ;
陈志民 ;
谢岚 ;
于长隆 .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8, (03) :329-333
[6]   对我国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问题的反思 [J].
高嵘 ;
张建华 ;
毛振明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 (01) :74-77+83
[7]   无锡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J].
张枫 ;
刘毅梅 ;
王洁 ;
马晓健 ;
陆雪倩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6, (04) :382-384
[8]   从传统课间操到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思考 [J].
陈颖悟 ;
熊百华 ;
刘晓忠 .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5, (01) :28-30
[9]   全国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 [J].
范立仁 ;
顾美蓉 ;
王华倬 ;
于秀 ;
刘玫瑾 ;
王小宁 .
体育科学, 2000, (02) :7-11
[10]  
心理统计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解亚宁,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