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9 条
退化草原冷蒿群落13年不同放牧强度后的植物多样性
被引:45
作者:
刘振国
李镇清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北京
来源:
关键词:
退化草原;
放牧强度;
植物多样性;
长期放牧干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 [草地学、草原学];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放牧过程通过家畜的啃食、践踏干扰草原环境,使草原的物种组成发生变化,植物种群的优势地位发生更替。对退化草原中的冷蒿群落在经历13a不同放牧强度———无牧(0.00只羊hm2)、轻牧(1.33只羊/hm2)、中牧(4.00只羊hm2)、重牧(6.67只羊hm2)的围栏放牧后的植物群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13a的演替变化,(1)无牧处理下植被密度显著低于其它3个放牧处理下的植被密度,而其它3个放牧处理之间的植被密度差异不显著;(2)无牧处理下羊草成为群落的优势种,轻牧和中牧处理下冷蒿依然是群落的优势种,这3种处理下寸草苔的种群密度最大;重牧处理下优势种变为星毛委陵菜,并且其种群密度最大;随着放牧强度增加,不同放牧退化阶段指示植物的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是:冷蒿为先增大后减小,而星毛委陵菜为先急剧增大,然后平缓增大,最后再急剧增大;(3)植物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在中牧处理下最大,在无牧处理下最小,说明中牧处理下群落的多样性最高,无牧处理下群落的多样性最小,而优势度指数正相反。植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变化主要是由放牧家畜选择性采食、不同植物对放牧响应的不同策略、植物种间的竞争、动植物协同进化以及由放牧改变的土壤理化性质等因素综合决定的。此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退化草原在继续放牧干扰下的演替规律以及为退化草原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475 / 482
页数:8
相关论文